13.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了“芬兰奇迹 .其主要原因是 ①进口矿物资源发展重工业②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发展③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④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⑥重点发展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二十世纪奥地利和德国物理学家泡利、洪特分别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十九世纪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从此化学从“实验经验型”上升到对物质结构的理论探究。这对科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十九世纪中叶,门捷列夫总结了如图所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状况。

试完成下列问题:

(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变化表明(    )

A.事物的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B.元素周期表中最右上角的氦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肯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D.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从ⅢA族的硼到ⅦA族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从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    )

A.耐高温材料                            B.新型农药材料

C.半导体材料                            D.新型催化剂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配位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十九世纪,维尔纳的老师认为:六配位化合物是一种链式结构,如:M―A―B―C―D―E―F或M―B―A―C―D―E???? ;而维尔纳认为:六配位化合物是一种八面体。

4-1       请你设想一下:维尔纳是如何否定老师的论断得出他的正确结论的?

在配合物中,乙酰丙酮(CH3COCH2COCH3)是常见的一种配体。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4-2       乙酰丙酮()可作双齿配体。请从有机化学的角度加以解释。

4-3       某同学用乙酰丙酮与CoCl2、H2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一晶体A。为测定晶体组成,该同学设计以下实验:准确称取A晶体0.4343g,煮沸溶解后,用氢离子交换树脂(即HR型)充分交换至看不出有Co2的红色,过滤;用0.1013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4.07mL。(原子量请用:Co:58.93、H:1.01、C:12.01、O16.00、CI:35.45)求:

4-1  A中Co的质量分数。

4-2  预测A的化学式,画出A的结构并写出Co的杂化形态。

4-3  写出制备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4  在铁粉的催化下,A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试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阐述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十九世纪中叶,门捷列夫总结了如图所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状况.

试完成下列问题:

(1)

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________.

(2)

图中变化表明

[  ]

A.

事物的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B.

元素周期表中最右上角的氦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肯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D.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

从ⅢA族的硼到ⅦA族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从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

[  ]

A.

耐高温材料

B.

新型农药材料

C.

半导体材料

D.

新型催化剂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二十世纪奥地利和德国物理学家泡利、洪特分别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十九世纪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从此化学从“实验经验型”上升到对物质结构的理论探究。这对科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