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探究可乐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这一教学宗旨. 五.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景[引入]趣味实验学生观看.思考利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活动一[展示]同学们熟悉的可乐汽水[创设问题]可乐中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总结板书]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多媒体展示]反应方程式[介绍]有关的用途观看.联想.跃跃欲试[探究活动一]:[猜想假设]气体是二氧化碳[讨论交流]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实验验证]根据器材和实验方案[归纳小结]总结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探究的意识.探究活动一[引入]可乐中产生二氧化碳.如何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 [探究活动二]:[设计方案][交流展示]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讲述自己的设计和如何实施实验[评价反思]师生共同相互交流学生讨论方案[实验验证]根据给出的器材.确定实验方案.[解释与结论]分析实验后矿泉水瓶子变瘪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评价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表述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探究的快乐.激发探究热情.探究活动二[设疑]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引导]:判断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提供素材]演示把盐酸溶液中滴加到石蕊试纸上[启发设疑]碳酸也是一种酸.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那么“碳酸饮料 中有没有碳酸.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板书总结]CO2+H2O=H2CO3[讲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时候一部分发生反应了聆听.思考.讨论.交流 [讨论]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猜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能是碳酸[探究活动二]:[观察]学生将刚才变瘪矿泉水瓶子中的液体滴到紫色石蕊试纸上观察变色情况[分析推测]刚才得到的液体中都有二氧化碳.水.碳酸.是那种物质使石蕊变色?[讨论设计]: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是初三某合作学习小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的研究过程,请你参与其中.
(一)在实验制取过程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烧瓶内放的药品是大理石或
石灰石
石灰石
(填名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3)小兵同学在用此装置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在烧瓶内装入固体药品,在分液漏斗内加入稀盐酸,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内液体不能滴下,可能的原因是
分液漏斗塞子未打开
分液漏斗塞子未打开

(4)小兵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进行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请帮他完成下表.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 CO2密度比空气大,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与否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向收集到的CO2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较纯净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为此,该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一】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在28℃时,用装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硫酸浓度(%) 15 20 25 30 35
气体体积(mL) 35 47 55 51 42
【实验二】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
操作:往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D E
温度(℃) 40 50 60 70 80
现象和
比较
有少量气泡 气泡比A号试管多 气泡明显比B号试管多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 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请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分析处理以上两个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1)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
25
25
%.
(2)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
70
70
℃.
(3)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
振荡试管
振荡试管
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
(4)你认为该研究小组还可以研究
大理石颗粒大小
大理石颗粒大小
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5)计算:①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C:O:Ca=12:48:40
C:O:Ca=12:48:40
.②实验室现需要含碳酸钙80%以上的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现有一石灰石样品,测定其钙元素的含量为36%,请计算是否符合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帮助整理化学实验室时,发现一瓶久未盖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该小组同学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浓厚的兴趣,决定研究并证明该瓶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该瓶氢氧化钠溶液
 

[初步证明]该小组的同学认为猜想一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
 

[设计方案]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生成碳酸钠.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取少量该瓶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结论]
由以上实验可以证明,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写出以上表格实验操作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证明猜想二或猜想三是否正确,还需要进行或验证的实验是:
 
.(简单描述即可)
[拓展思维]
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
 
,因而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混合后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2.所述可以得出,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帮助整理化学实验室时,发现一瓶久未盖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该小组同学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浓厚的兴趣,决定研究并证明该瓶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该瓶氢氧化钠溶液              
[初步证明] 该小组的同学认为猜想一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
其原因是:                                                                  
[设计方案] 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生成碳酸钠。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取少量该瓶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a:         
b: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结论] 由以上实验可以证明,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写出以上表格实验操作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证明猜想二或猜想三是否正确,还需要进行或验证的实验是:                                。(简单描述即可)
[拓展思维] 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            ,因而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混合后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2.以上所述可以得出,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帮助整理化学实验室时,发现一瓶久未盖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该小组同学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浓厚的兴趣,决定研究并证明该瓶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该瓶氢氧化钠溶液              
[初步证明] 该小组的同学认为猜想一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
其原因是:                                                                  
[设计方案] 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生成碳酸钠。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取少量该瓶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a:         
b: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结论] 由以上实验可以证明,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写出以上表格实验操作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证明猜想二或猜想三是否正确,还需要进行或验证的实验是:                                。(简单描述即可)
[拓展思维] 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            ,因而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混合后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2.以上所述可以得出,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帮助整理化学实验室时,发现一瓶久未盖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该小组同学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浓厚的兴趣,决定研究并证明该瓶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该瓶氢氧化钠溶液______.
[初步证明]该小组的同学认为猜想一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______.
[设计方案]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生成碳酸钠.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瓶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结论]
由以上实验可以证明,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写出以上表格实验操作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要证明猜想二或猜想三是否正确,还需要进行或验证的实验是:______.(简单描述即可)
[拓展思维]
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______,因而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混合后可用作某些气体的______.
2.所述可以得出,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