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民问题 可以分为素质.减负和增收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农民收入问题是近几年来“三农 问题的突出焦点.这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突出的原因是农民来自农业方面的收入增长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城镇化进程滞后.城乡人口分配不合理.城市消费群体比重较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思维拓展 拓展1: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1)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2)土地兼并的影响: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重.使其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3)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及作用: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两者的矛盾在于争夺财源.因而历代王朝都采取过抑制兼并的措施.如王莽的王田制.隋唐的均田制.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措施虽能暂时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不能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阶级通过起义的方式.进行均田免粮.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不能成功. 拓展2:小农经济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与发展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尤其注重改良土壤和施肥.使地力长期保持而不必休耕.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与市场相联系的农民家庭手工业.如棉纺.丝织.制茶等也得到发展. 拓展3:中国古代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 (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将田租减为十五税一.景帝时定田租为三十税一. (2)东汉初.恢复西汉三十税一的田租制度. (3)唐朝时.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4)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5)王安石变法时实行募役法.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6)明朝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7)清初.推行摊丁人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拓展4: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及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如推广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掌握农时.分配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督促和鼓励农民努力生产等.中国古代国家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如隋唐以来的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与此同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 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①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②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③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④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象的. 拓展5:建国后农业经济体制的调整 (1)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 原因,一些领导入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考链接 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三农 问题在当今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本专题的内容在专题复习阶段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农业和农民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这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都是很高的.2000年广东卷出了一道材料解析题,2001年全国文综卷出了一道综合大题.同年广东.河南卷出了一道问答题,2003年.全国卷及江苏.上海卷中共有10余道选择题出自这一内容,2004年高考中.全国卷和上海.江苏.广东等卷中.涉及到“三农 问题的选择题有10余道.非选择题有3道.2005年高考有多题属于农业内容.全国文综卷二从水利的角度出了4道选择题. 农业问题既是一个历史学科内的问题.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热点问题.复习时应以历史学科为主线.附带将我国当代重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增加农民的收入.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等现实问题进行联系.就历史学科而言.复习时应注意如下视角: (1)历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对发展农业所采取的政策. (2)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注意掌握历代统治阶级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采取的是何种土地政策.可适当联系世界史上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采取的土地政策.加强横向联系和学科内综合. (3)农民的负担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又一主要内容.要注意纵向把握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负担的情况.以及对农民负担的减轻和调整情况. (4)重农政策是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重心.要注意理解中国历代推行重农政策的原因. (5)要注意从中外联系的角度全方位聚焦“三农 问题.2004年高考就指向苏联的农业政策这一内容.要关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内容. 释疑解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