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20多所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开设西文和西艺课程.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新式学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1898年.光绪帝诏准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并于第二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重大革新意义.它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形成. 思维拓展 拓展1:清政府政策变化的三个阶段 (1)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清王朝衰落统治时期.当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皇帝心无定见.压制林则徐等抵抗派.更不依靠人民.腐败的政治制度.落后的军事手段.虚弱的经济力量是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对外来侵略走了一条抵抗--妥协--投降--“借师助剿 的道路.19世纪60年代.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 (2)19世纪60年代.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清政府的政策有所调整.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通过辛酉政变.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此后.清政府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设立总理衙门.二是推行洋务运动以求“自强 .这既是清政府屈服于侵略势力和政治半殖民地化的表现.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趋势.说明中国开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后来.由于帝国主义侵华的进一步加剧和新的侵略要求.清王朝与列强之间的“和好 局面被打破.于是爆发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一直发展到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抗击列强. (3)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完全屈服.签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客观上.清政府的反动本质逐渐被人民所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王朝统治. 拓展2:“近代化 与“中国近代化 的含义 从人类社会转型角度看.近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从历史进程看.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巩固.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革命.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三是政治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其核心是工业化. 拓展3:什么是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其主要特征大致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递加速.非农业生产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经济持续增长等.这些特征也可视为推动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近代化则是指工业革命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拓展4: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表现 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是全方位的.也是多层次的.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在社会性质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享有完全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在社会矛盾上.从原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在革命性质和任务上.中国革命从旧式的农民革命时期进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4)在阶级结构上.从原来单一的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结构变为多个阶级并存的复合结构.阶级关系更加复杂. (5)在经济结构上.由原来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发展为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并存的局面.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6)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从原来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沦落为屡战屡败.任人宰割的东方弱国.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外交上也备受列强欺凌.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就是明显的例证. (7)外交和国防观念逐步更新.外交上从原来的闭关自守逐步走向世界.由夷夏之防逐步转变为中外平等交往.国防观念也发生了由重陆轻海到海陆并举的转变. (8)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由“天朝上国 和“世界中心 的自大观念转变为向西方学习.承认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由单纯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到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在涤荡中得到发展.逐步向近代化转型. (9)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变.由原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人民民主专政. 拓展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涨. (2)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3)从1915年开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所谓“思想解放 就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打破它的压迫和禁锢.用资产阶级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 关键提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指1840-1919年.关于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潮流.这段材料给予了明确定位.即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和新文化运动.有人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也列入其中.应当说是不恰当的.所谓“思想解放 是指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教材明确将戊戌变法定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高考链接 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的主要知识范围为晚清时期的统治.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社会性质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政治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 近年来.由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成为中国历史学界的热点.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连年都有大题出现.2004年江苏卷从袁世凯统治时期中国有识之士的斗争这一角度出一问答题.2005年江苏卷从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 的角度出一问答题.广东卷从民国时期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等角度出一材料解析题.与本专题相关的选择题更多.这表明本专题内容尚处于高考热点状态. 本专题应重点掌握晚清政局的变化.社会性质的变化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 本专题的复习要注意抓住两条主要线索:一是晚清政治的演变.即鸦片战争到清朝灭亡这一时期内清朝的统治政策发生过哪些重大变化,二是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近代化包括的内容很广.经济上的机器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是其基本内容.还包括军事上的近代化.教育上的近代化.外交上的近代化等.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与西方的工业化及政治民主化的内容有不同的特点.复习时要注意与西方近代化的比较. 释疑解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