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我国东部沿海某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12分)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的 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分)
(2)夜间海陆风的形成:在夜间的海滨,因为陆地降温迅速,近地面温度偏 ,形成 气压,海面因降温迟缓,温度偏 ,形成 气压,因此近地面形成了夜间的海陆风。在下图中补充箭头,画出夜间海陆风的方向,完成海陆风示意图。(6分)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2分)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年 |
海陆风 | 2.3 | 2.6 | 2.1 | 5.0 | 7.0 | 12.6 | 10.7 | 13.7 | 9.7 | 9.3 | 3.7 | 2.3 | 81.0 |
读下列有关中国、印度的资料回答问题。
1990~2000年人口增长
人口数(亿) | 年平均增长率(%) | ||
1990年 | 2000年 | ||
中国 | 11.3 | 12.6 | 1.07 |
印度 | 8.5 | 10.0 | 1.62 |
世界 | 53 | 60 | 1.32 |
中、印人口年龄结构比较(2000年)
少年儿童组(0~14岁) | 成年组(15~64岁) | 老年组(≥65岁) | |
中国 | 22.89% | 70.15% | 6.96% |
印度 | 33.30% | 61.70% | 5.00% |
(1)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两国中净增人口数量更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该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显示中国成年组比例远高于印度,但是年平均增长率却低于印度,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人口年龄结构反映出我国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列举一个已经出现该人口问题的我国城市:________,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参照“中、印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表,在下图中完成中国的柱状图。
(30分)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
根据图和表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2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2分)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3)根据表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8分)
表3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地区 |
≥6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重(%) |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
中药材播种面积 (万公顷) |
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 |
甲省 |
10.92 |
24.98 |
3.68 |
1.37 |
全国 |
19.97 |
46.43 |
96.07 |
112.89 |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10年厦门(北纬24°27′,东经118°06′)国际马拉松赛事于北京时间1月2日上午8点鸣枪开赛。下图为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路线示意图,某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据此完成
1.比赛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 )
A.23°26′S B.23°26′N C.11°52′S D.20°33′S
2.该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测算结果应为 ( )
A.4时00分00秒 B.3时52分24秒
C.4时07分36秒 D.4时08分24秒
下图①--⑤为0°至北纬66°34′之间不同日期的昼夜分布曲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曲线由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
A.从北回归线到赤道
B.从赤道到南回归线
C.从南回归线到赤道
D.从赤道到北回归线
曲线由⑤→④→③变化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 B.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增长
C.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逐渐缩短 D.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增长
2008年l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0°07′E)”。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在“昆仑站”进行连续天文观测的最长时段对应的昼长分布曲线位于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