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城市 |
① |
② |
③ |
|
平均气温(℃) |
1月 |
5 |
11 |
21 |
7月 |
29 |
27 |
26 |
|
平均降水量(mm) |
1月 |
47 |
75 |
1 |
7月 |
150 |
5 |
610 |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读中国人口发展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_,C代表________。
(2)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___________型。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已分别为1.3%、0.6%、0.7%,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目前接近于__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6)我国下列省、市、自治区中,目前还没有完成人口转型的是( )
A.上海 B.江苏 C.北京 D.宁夏
当上海东部海面上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反气旋时,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
C.吹东北风,干旱少雨
D.吹东南风,温热多雨
读中国人口发展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_,C代表________。(3分)
(2)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___________型。(4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1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已分别为1.3%、0.6%、0.7%,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目前接近于__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3分)
(6)我国下列省、市、自治区中,目前还没有完成人口转型的是( ) (1分)
A.上海 B.江苏 C.北京 D.宁夏
阅读下列材料及相关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上海向国际大都市的进一步迈进,目前上海已经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临近省份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日渐显现。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泾渭分明。“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存在的现实,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真正做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图(单位为元)为三省市200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对比情况。
材料三 江苏省人口密度和人均占有土地、耕地变化示意图。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简述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简述“长三角”发展中存在问题?
(3)有专家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矛盾的根源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体制上的问题必须由体制解决,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调整行政区划,建设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有哪些?
(4)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江苏经济如何借助靠近上海的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并谈谈解决的措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