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统计材料,分析6~7题。
数据来源 | 大陆总人口 (亿人) | 自然增长率(%) | 总人口年龄结构 | 每10万人中大学生数(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人口流动(亿人) | ||
0~14岁(%) | 15~59岁(%) | 65岁以上(%) | ||||||
第五次 | 12.658 | 1.07 | 22.89 | 66.78 | 6.96 | 3611 | 36.22 | 1.44 |
2005年 | 13.063 | 0.63 | 20.27 | 68.70 | 7.69 | 6764 | 42.99 | 1.48 |
第六次 | 13.397 | 0.57 | 16.60 | 70.14 | 8.87 | 8930 | 49.68 | 2.61 |
注:①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10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是2011年11月1日-10日。②人口经济学家称“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时期”为“人口红利”。
6.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素质有明显提升 B.经济发展中“人口红利”优势明显
C.劳动力向东部迁移增多 D.城市化进程处于加快阶段
7.材料数据反映出我国目前存在的相关社会问题有
①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②自然增长率过快,人口增长类型处于 “传统型”阶段
③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社会负担加重 ④城市化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过剩
⑤贫困人口增多,社会治安混乱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国家 |
2000-201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
|
男性 |
女性 |
||||
中国 |
0.6 |
143 |
19.5 |
72 |
75 |
印度 |
1.4 |
389 |
30.6 |
63 |
66 |
法国 |
0.7 |
118 |
18.4 |
78 |
85 |
美国 |
0.9 |
34 |
20.1 |
76 |
81 |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国家 |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 |
男性 | 女性 | ||||
中国 | 0.6 | 143 | 19.5 | 72 | 75 |
印度 | 1.4 | 389 | 30.6 | 63 | 66 |
法国 | 0.7 | 118 | 18.4 | 78 | 85 |
美国 | 0.9 | 34 | 20.1 | 76 | 81 |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长江三角洲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材料四:江苏省人口变化情况表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每百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家庭规模(人) |
1953 | 3767.29 | 4.49 | 14.78 | 4.19 |
1964 | 4452.21 | 3.71 | 14.83 | 4.09 |
1982 | 6052.11 | 5.55 | 15.82 | 3.91 |
1990 | 6705.68 | 6.79 | 21.24 | 3.66 |
2000 | 7438.07 | 8.76 | 41.49 | 3.23 |
(1)材料一中所示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____________都市圈。制约“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____________,图中上海是我国第一大港,主要港区沿____________(河流)分布。
(2)“长三角”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这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C.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D.改善城市环境
E.缓解老城区衰落
(3)根据材料三简评江苏沿江县市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4)根据材料四可看出江苏人口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
2000年 |
2008年 |
2009年 |
农业人口(万人) |
25.40 |
12.50 |
11.70 |
耕地(万公顷) |
28.59 |
20.50 |
20.23 |
农业产值(亿元) |
216.50 |
280.35 |
283.15 |
种植业(亿元) |
61.84 |
106.07 |
114.29 |
牧 业(亿元) |
80.75 |
63.50 |
60.04 |
渔 业(亿元) |
36.53 |
55.23 |
51.39 |
农业服务业(亿元) |
|
8.20 |
8.49 |
1.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