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4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A. 李清照 李 白 苏轼 欧阳修B. 白居易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C. 白居易 李 白 辛弃疾 欧阳修D. 李清照 曹 植 苏轼 司马迁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取材于)注释:1历召:一一召请. 2学言:学校. 3不殊:没死. 4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2.A     3.B      4.D      5.B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A      7.B     8.D      9.C      10.D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12.(10分)

①(2分)A

②(4分)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

③(4分)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13.(7分)

①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②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③波心荡          冷月无声

④只合把清浊分辨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3分)C

15.(3分)B

16.(4分)

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第二问:

(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

(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4分)A、D

18.(5分)

①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②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19.(5分)

第一问: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

第二问:

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20.(4分)

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4分)(略)

22.(6分)(略)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60分)(略)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