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通过复种指数和粮食增产的经验公式等概念可以深入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读以下图表回答问题。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我国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复种指数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读下图完成(1)~(3)题。
(1)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地理分布规律主要是(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C.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水平的下降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全球气候变暖
(3)造成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形因素
据研究,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粮食最高产量 P=0.075 QTWS〔千克/(公顷·年)〕,其中(1公顷=10 000平方米):
Q:太阳辐射收入〔10焦耳/(厘米2·年)〕
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4)~(6)题。
(4)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______(用沈阳数据)。(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A.1 101.6千克 B.11 016千克
C.31 016千克 D.110 160千克
(5)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太阳辐射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光照条件在各个区域是不同的,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我们常以活动积温,即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的积温,作为衡量大多数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
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也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不同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土地本身的肥力不同,所表现出的生产力也是不同的。科学合理的垦殖和耕作方式,可显著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输送者,一切农业生产过程只有在水分的作用下才能顺利完成。对于不同的区域来说,水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并且表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的趋势。水分比较多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比较少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思考:
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
2.从以上有关农业生产的材料中分析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3.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
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题。(10分)
2011年8月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
(1)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4分)
(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4分)
(3)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分)
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题。(10分)
2011年8月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
(1)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4分)
(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4分)
(3)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分)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年份和地区 项目 | 1990年 | 2000年 | 2006年 |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
GDP(亿元) | 202.14 | 112.84 | 1540.68 | 616.95 | 4820.26 | 1428.80 |
人均GDP(元) | 3617 | 1438 | 26692 | 6948 | 78801 | 15363 |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 (万平方米) | 111.41 | 318.92 | 85.27 | 76.43 | 54.25 | 8.93 |
(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的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苏 州 | 徐 州 | |
面 积 | 8848平方千米 | 11258平方千米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 | 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
地 形 区 | ||
气候类型 | ||
农业生产类型 |
(2)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
对徐州的建议: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