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①②可得: 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由金属丝制成的电阻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亲自动手实验描绘这样一个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精英家教网
A.待测电阻器Rx(2.5V,1.2W)
B.电流表A(0~0.6A,内阻为1Ω)
C.电压表V(0~3V,内阻未知)
D.滑动变阻器(0~10Ω,额定电流1A)
E.电源(E=3V,内阻r=1Ω)
F.定值电阻R0 (阻值5Ω )
G.开关一个和导线若干
(1)实验时,该同学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并且电阻器两端电压从零开始变化,请在答题纸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1.
(2)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该同学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I/A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48
U/V 0.25 0.40 0.60 0.90 1.25 1.85 2.50 3.00
UR/V
其中,I是电流表的示数,U是电压表的示数,UR是电阻器两端的实际电压.请通过计算补全表格中的空格,然后在答题纸上方格图中画出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
(3)(选做题)该同学将本实验中的电阻器Rx以及给定的定值电阻R0二者串联起来,接在本实验提供的电源两端,则电阻器的实际功率是
 
 W.(结果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由于电压和电阻两者都可能影响电流的大小,用实验研究它们的关系时,可以先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然后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了欧姆定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以下问题的研究中: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物理量有关;②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③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④研究磁场,引入磁感线.其中,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
①③
①③
(填番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由于实验室中矩形玻璃砖的数量不够,部分同学需改用半圆形玻璃砖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把步骤填写完整并回答注意问题.

13-1-25

(1)A.如图13-1-25,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直线ab作为玻璃砖的一个界面,标出点O

B.过O点画一线段OA,在OA上垂直地插两枚大头针P1、P2

C.放上玻璃砖,使O点正好处于圆心的位置

D.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________的像完全被________挡住

E.在观察的这一侧插一大头针P3,使_________挡住_________的像

F.标出P3的位置

G.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连接OP3,作过O点与ab垂直的直线MN

H.用量角器量出∠MOA和∠NOB两角的大小.根据光路可逆性,当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时,∠NOB为入射角,记为i,∠MOA为折射角,记为r

Ⅰ.代入折射定律,得到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

(2)为保证实验成功:∠MOA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由于电压和电阻两者都可能影响电流的大小,用实验研究它们的关系时,可以先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然后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了欧姆定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以下问题的研究中: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物理量有关;②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③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④研究磁场,引入磁感线。其中,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                   (填番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由金属丝制成的电阻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亲自动手实验描绘这样一个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阻器Rx(2.5  ,1.2 W)
B.电流表A(0~0.6 A,内阻为1 Ω)
C.电压表V(0~3 V,内阻未知)
D.滑动变阻器(0~10 Ω,额定电流1 A)
E.电源(E=3 V,内阻r=1 Ω)
F.定值电阻R0(阻值5  Ω)
G.开关一个和导线若干
(1)实验时,该同学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并且电阻器两端电压从零开始变化,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该同学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其中,I是电流表的示数,U是电压表的示数,UR是电阻器两端的实际电压,请通过计算补全表格中的空格,然后在方格图中画出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  
(3)该同学将本实验中的电阻器Rx以及给定的定值电阻R0二者串联起来,接在本实验提供的电源两端,则电阻器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___W。(结果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B    2、C  3、AC    4、D    5、BC  6BC  

7、A  解析:由题意知,地面对物块A的摩擦力为0,对物块B的摩擦力为

对A、B整体,设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B物体,设A对B的作用力为,同理有

联立以上三式得:

 8、B    9、A       10、B

二、实验题

11、⑴ 不变    ⑵ AD  ⑶ABC  ⑷某学生的质量

三、计算题

12、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

                         

    抛物后减速下降有:

                          Δv=a/Δt

                    解得:

 

13、解析:人相对木板奔跑时,设人的质量为,加速度为,木板的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人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人有:

(2)设人从木板左端开始距到右端的时间为,对木板受力分析可知:,方向向左;

由几何关系得:,代入数据得:

(3)当人奔跑至右端时,人的速度,木板的速度;人抱住木柱的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远小于相互作用的内力,满足动量守恒条件,有:

 (其中为二者共同速度)

代入数据得,方向与人原来运动方向一致;

以后二者以为初速度向右作减速滑动,其加速度大小为,故木板滑行的距离为

  

14.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2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8m/s2

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

得           f=m(g-a)=80×(10-8)N=160N

(2)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s内下落了

                     39.5×2×2m158 m

根据动能定理,有

所以有    =(80×10×158-×80×62)J≈1.25×105J

(3)14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s=57s

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

        t=t+t′=(14+57)s=71s

15. 13、解析:(1)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

   球与管第一次碰地前瞬间速度,方向向下。

   碰地的瞬间管的速度,方向向上;球的速度,方向向下,

   球相对于管的速度,方向向下。

   碰后,管受重力及向下的摩擦力,加速度a=2g,方向向下,

   球受重力及向上的摩擦力,加速度a=3g,方向向上,

球相对管的加速度a=5g,方向向上。

取管为参照物,则球与管相对静止前,球相对管下滑的距离为:

要满足球不滑出圆管,则有

(2)设管从碰地到它弹到最高点所需时间为t1(设球与管在这段时间内摩擦力方向不变),则:

设管从碰地到与球相对静止所需时间为t2

因为t1 >t2,说明球与管先达到相对静止,再以共同速度上升至最高点,设球与管达到相对静止时离地高度为h’,两者共同速度为v’,分别为:

然后球与管再以共同速度v’作竖直上抛运动,再上升高度h’’为

因此,管上升最大高度H’=h’+h’’=

(3)当球与管第二次共同下落时,离地高为,球位于距管顶处,同题(1)可解得在第二次反弹中发生的相对位移。

 

16. 解析:(1)小球最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使其机械能减少,设小球从开始抛出到最后静止所通过的路程S,有 fs=mv02/2       已知 f =0.6mg    代入算得: s=  5 v02/(6g)                

    (2)第一次上升和下降:设上升的加速度为a11.上升所用的时间为t1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1;下降的加速度为a12,下降所用时间为t12

    上升阶段:F=mg+f =1.6 mg

    由牛顿第二定律:a11 =1.6g           

    根据:vt=v0-a11t11,  vt=0

    得:v0=l.6gt11, 所以t11= 5 v0/(8g)              

    下降阶段:a12=(mg-f)/m= 0.4g          

    由h1= a11t112/2  和 h2= a12t122/2      得:t12=2t11=5 v0/(4g)          

    所以上升和下降所用的总时间为:T1=t11+t12=3t11=  15 v0/(8g)        

    第二次上升和下降,以后每次上升的加速度都为a11,下降的加速度都为a12;设上升的初速度为v2,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上升所用时间为t21,下降所用时间为t22

    由v22=2a12h1  和v02=2a11h1          得  v2= v0/2           

    上升阶段:v2=a11t21     得:t21= v2/ a11=  5 v0/(16g)       

    下降阶段:  由  h2= a11t212/2   和h2= a12t222/2        得t22=2t21       

 所以第二次上升和下降所用总时间为:T2=t21+t22=3t21=15 v0/(16g)= T1/2    

    第三次上升和下降,设上升的初速度为v3,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3,上升所用时间为t31,下降所用时间为t32

    由 v32=2a11h   和v22=2a12h         得:  v3= v2/2  = v0/4

    上升阶段:v3=a11t3l,得t31= 5 v0/(32g)    

    下降阶段:由 h3= a11t312/2       和h3= a12t322/2            得:t32=2t31    

    所以第三次上升和下降所用的总时间为:T3=t31+t32=3t31=15 v0/(32g)= T1/4       

    同理,第n次上升和下降所用的总时间为: Tn        

    所以,从抛出到落地所用总时间为: T=15 v0/(4g)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