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浓硫酸 |
加热 |
浓硫酸 |
加热 |
(1)在烧瓶中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外,还应加入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2)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中边滴加乙酸边加热蒸馏。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如下:
则试剂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Ⅰ]是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b是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的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
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
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汽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的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外,还应加入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2)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中边滴加乙酸边加热蒸馏。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如下:
则试剂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Ⅰ]是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b是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的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
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
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边滴加乙酸,
边加热蒸馏。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____________,分离方法I是____________,分离方法II是____________,
试剂b是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III是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酯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
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
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
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
试解答下列问题:
①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部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A
D
BD
C
C
AC
AB
BC
22..(1)(6分) CF ; AD .
(2)(12分)
① 2200
②B、再将开关s2掷向b,保持滑动变阻器R1不变;2080
23.(14分)
解析:物体先匀加速,加速度
设加速时间为t1,则由 得t1=2s
位移
然后匀速
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t= t1+ t2=3s
物体先匀加速阶段传送带位移
由功能关系有E=µmgs2=16J
24.
(1)磁场中带电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故有
,①
同时有②
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知,
xC=-(r+rcos450)=,③
故,C点坐标为(,0)。④
(2)设粒子从A到C的时间为t1,由题意知
⑤
设粒子从进入电场到返回C的时间为t2,其在电场中做匀变速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有
⑥
及, ⑦
联立⑥⑦解得 ⑧
设粒子再次进入磁场后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3,由题意知
⑨
故而,设粒子从A点到第三次穿越x轴的时间为
⑩
25.⑴开始时弹簧是压缩,当向上的安培力增大时,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安培力等于CD棒平行于斜面的分量时,弹簧恢复到原长,安培力继续增大,弹簧伸长,由题意可知,当弹簧的伸长量等于开始的压缩量时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弹力与原来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弹簧向上的弹力等于CD棒重力平行于斜面的分量。即
2Fk=mgsinα,弹簧的形变量为Δx,
CD棒移动的距离
⑵在达到稳定过程中两棒之间距离增大Δs,由两金属棒组成的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为
感应电流为
回路中通过的电量即CD棒中的通过的电量为
由此可得两棒距离增大值
PQ棒沿导轨上滑距离应为CD棒沿斜面上滑距离和两棒距离增大值之和
PQ棒沿导轨上滑距离为
CD棒静止,受到向上的安培力与重力平行斜面的分量和弹力的合力平衡,
安培力为FB=mgsinα+2Fk =
金属棒PQ达到稳定时,它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恒力
F=FB+4mgsinα=6mgsinα
恒力做功为
生物部分:1.A 2.C 3.C 4.B 5.D
30.(20分) (1) 双链RNA
(2)翻译 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 (每空2分)
(3)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为父方细胞质内的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子代;③根据密码子的兼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④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⑤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一项1分)
(4)细胞质遗传 、 细胞核遗传 10
(5)不是 ②⑤⑥ yyAa♀×♂YyAa (每空2分)
31(共22分)
Ⅰ(10分)、(1)(2分)删除B组
(2)(3分)A组主根不生长,侧根多而且快速生长;C组正常生长。
(3)(2分)说明根的生长具有顶端优势现象
(4)(3分)根的向性运动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Ⅱ (12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
(1)神经―体液。
(2)下丘脑
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3)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4)②然后取适量浸泡液注入已切除含该组织的器官的动物血管内
③另取等量生理盐水注入也切除含该组织的器官相同性别、体重的动物血管内
化学部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C
C
D
A
D
26.(1)过滤(2分)(2)a、b、c(2分)
(3)降低2 Na2CO3?3H2O2的溶解度,析出更多晶体(2分)
(4)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2分),温度低时反应缓慢(2分)
(5)Cu + H2O2 + H2SO4 =CuSO4 + 2H2O(3分)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3分)
27.(1)C+4HNO3(浓)CO2↑+4NO2↑+2H2O (3分)
(2)(2分) (3)加热(2分)
(4)NH+ H2ONH3?H2O + H+ (2分)
(5)2Fe3+ +Fe3Fe2+(2分) Fe2O3 (2分)
(6)C(s)+O2(g)=CO2(g) ;△H=-393.51kJ/mol(3分)
28.(1) 加成(2分) 氧化(2分)
(2) (2分) (2分)
(3)
+2Ag(NH3)2OH+2 Ag↓+H2O+3NH3(3分)
(4)(各2分)
29.(1)3Cu2O + 14HNO3 = 6Cu(NO3)2 + 2NO↑ + 7H2O (3分)
(2)0.25(2分)
(3)0.05(2分) 0.05 (2分)
(4)0.05<x<0.15(4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