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天气系统图(图2).回答8-9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读“我国某区域轮廓图”和材料一,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26日凌晨4时20分、5时25分,在A城所在省份连续发生4.9级、4.0级地震。截止7时50分,共造成9人受伤,其中重伤2人,轻伤7人,目前伤员正在接受治疗。据初步统计10万余人受灾,现已紧急转移安置灾民3万余人。此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三亿元人民币。

   (1)“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A城市气候的形象写照,分析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2)和B城所在省份5月12日曾发生过的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震级很小,但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3)我国历史上有“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但该区域水运并不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号),明确: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后,成都和重庆将成为中国新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率先对中国重大政策先行试点。

   (4)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

   (5)在抗战时期,重庆和西南地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哪些贡献?

   (6)列举改革开放以前,西南地区在交通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

   (7)中国1978年后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最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哪两个省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2008年9月26日下午3时,横跨甘川渝三省市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兰渝铁路在兰州沙井驿正式开工建设。兰渝铁路经过地区的各项资源十分丰富。甘肃境内中药材资源居全国之首,陇南有全国第一大铅锌矿。川渝境内广元的花岗石等建筑材料和天然气等储量较大。兰渝铁路沿线还有红军长征经过的腊子口等革命胜迹,广安的邓小平故居以及九寨沟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铁路建成后,必将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区域内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8)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兰渝铁路建成对铁路沿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意义。

   (9)兰渝铁路成为沿线各地的经济线、扶贫线、希望线怎样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泥石流景观图(图1、图2)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1年8月的一天,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地区8小时降水71毫米,导致下马塘施家村5组发生山体滑坡,并引发泥石流。施家村20户人家的60间房屋被冲毁,19人失踪,在随后的抢救过程中,在下游河段陆续发现了8具尸体。

  材料二  2001年7月的一天,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普降大雨和暴雨,导致山体滑波并引发泥石流,造成5个乡的交通、通信和电力中断;死亡15人,失踪10人,受伤7人。

(1)滑坡是________。泥石流是________。

(2)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从地形方面看,是因为________;从气候方面上看,是因为________;从地质条件方面看,是因为________;从人类活动方面看,是因为________。

(3)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各种地质灾害具有其自身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另一方面,各种地区灾害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又是有________。

(4)在我国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________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________。

(5)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

(6)在川、滇、黔接壤地带,表现不明显的地质灾害是

[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7)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可能与当地发生的地震有关

B.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一定与地震的发生有关

C.一种原发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

D.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8)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与成灾强度不断提高,应加强对其防御

B.人类活动可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C.人类活动可以减少或减轻某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D.人类活动不能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图是该日拍摄的我国卫星云图。
材料二 威海是著名的“雪窝子”,总降雪量大但是南北相差悬殊。2012年12月7~8号,环翠区的降雪量为5.8毫米,属于大雪;乳山降雪量只有0.2毫米,属于小雪。图是威海市地形图。

(1)从天气系统角度看,图19中A处按气压状况称作       ,B处按气流状况称
       。(2分)
(2)图19中丁地此时风向为      ,天气特点是:气温     、气压      ;未来几天可能受               天气系统影响,出现                     天气。(6分)
(3)图19中此时可能是北半球的      的季节;甲、乙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2分)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我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的是     (填字母代号),该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2分)

(5)图21中C处冬季降雪比D处_____(填“多或少”),原因之一是C处冬季多吹_____
风,海洋水汽沿地形爬升,多       雨(填降雨类型)。(3分)
(6)图20是利用_____________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图是该日拍摄的我国卫星云图。

材料二 威海是著名的“雪窝子”,总降雪量大但是南北相差悬殊。2012年12月7~8号,环翠区的降雪量为5.8毫米,属于大雪;乳山降雪量只有0.2毫米,属于小雪。图是威海市地形图。

(1)从天气系统角度看,图19中A处按气压状况称作       ,B处按气流状况称

       。(2分)

(2)图19中丁地此时风向为      ,天气特点是:气温     、气压      ;未来几天可能受               天气系统影响,出现                     天气。(6分)

(3)图19中此时可能是北半球的      的季节;甲、乙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2分)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我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的是     (填字母代号),该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2分)

(5)图21中C处冬季降雪比D处_____(填“多或少”),原因之一是C处冬季多吹_____

风,海洋水汽沿地形爬升,多       雨(填降雨类型)。(3分)

(6)图20是利用_____________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及某天气系统图

   材料二  A、B两城市部分气候资料对比表

 

11月~次年4月

5月~10月

1月

平均气温

(℃)

7月

平均气温

(℃)

降水量

(mm)

占全年比重(%)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A

115.8

11.2

918.1

88.8

7.5

19.7

B

278.5

24.7

849.8

75.3

4.6

24

(1)说明材料一图中所示天气系统的名称,并描述该系统的走向。(2分)

(2)说明上述天气系统的形成季节,并据图分析其成因。(3分)

(3)请在下图内绘制该天气系统简略示意图。(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比较A、B两城市冬季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其成因。(4分)

(5)描述A城市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C

B

B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C

A

B

A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D

A

B

A

B

A

C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写在试卷相应位置。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每空1分,共6分)

(1)冬至    23°26′S(或南回归线)

(2)③     ①   ④  

(3)③

42.(每空1分,共6分)

(1)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2)甲    西北风    

(3)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   寒冷干燥

43.(每空1分,共8分)

(1)非洲     欧洲

(2)四   低   低   低

(3)多   低

44.(每空1分,共10分)

(1)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2)华北   小麦    南水北调

(3)土地荒漠化    植树种草,恢复自然植被

(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