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咸海过去渔产丰富,沿岸数百万居民受益。而今它的面积缩小了40%,周边寸草不生,成了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

25年前,咸海的渔港穆伊纳克有近万人从事渔业,而今变成了一个远离咸海千米的内陆小城。渔村乌切塞,70年代中期有近千户居民,现已不到200户,村庄已被沙丘包围了。

咸海一带的气候也越来越恶劣,冬冷夏热更为明显了。一年到头狂风不止,滩地盐粒飞舞,对人体健康和农田造成极大危害,患食道癌、呼吸道疾病、眼病的人数猛增。

咸海蒙受灾害的根源在哪里呢?几千年来,是阿姆河和锡尔河给了它生命。后来河流沿岸为发展棉花生产,挖水渠、修堤坝,不断扩大灌溉面积,结果棉花产量翻了番,咸海的生态环境却被破坏了。两河流入咸海水量的减少,补偿不了自然蒸发的湖水,湖面逐年下降,干涸面积日益扩大。

(1)材料反映了目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2)咸海的厄运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此为鉴,为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__道路,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报道,回答下列问题。

  过去咸海渔产丰富,沿岸百万居民受益,

而今它的水域面积缩小了40%以上,周边寸草不长,成了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

  25年前,咸海的渔港穆伊纳克有近万人从事渔业,而今它成为远离咸海几十千米的内陆小城。渔村乌切塞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近千户居民,现已不到200户,村庄已被沙丘包围了。

  咸海一带的气候也越来越恶劣,一年到头狂风不止,滩地上空盐粒飞舞,对于人体健康和农田危害极大,患食道癌、呼吸道疾病、眼病的人数猛增。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河沿岸为发展棉花生产,挖水渠,修堤坝,不断扩大灌溉面积,棉花产量翻了一番,咸海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两河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湖水水面逐年下降,合盐量增加,干涸面积日益扩大。

(1)导致咸海湖水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盐度增加,生态平衡被打破的原因有哪些?

(2)该地区不合理灌溉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3)上述报道反映了目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咸海的厄运说明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此为鉴,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__的道路,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报道,回答下列问题。

  过去咸海渔产丰富,沿岸百万居民受益,

而今它的水域面积缩小了40%以上,周边寸草不长,成了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

  25年前,咸海的渔港穆伊纳克有近万人从事渔业,而今它成为远离咸海几十千米的内陆小城。渔村乌切塞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近千户居民,现已不到200户,村庄已被沙丘包围了。

  咸海一带的气候也越来越恶劣,一年到头狂风不止,滩地上空盐粒飞舞,对于人体健康和农田危害极大,患食道癌、呼吸道疾病、眼病的人数猛增。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河沿岸为发展棉花生产,挖水渠,修堤坝,不断扩大灌溉面积,棉花产量翻了一番,咸海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两河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湖水水面逐年下降,合盐量增加,干涸面积日益扩大。

(1)导致咸海湖水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盐度增加,生态平衡被打破的原因有哪些?

(2)该地区不合理灌溉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3)上述报道反映了目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咸海的厄运说明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此为鉴,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必须走____________的道路,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市几年前利用当地资源兴办了一些小造纸厂、小制革厂等小型企业,在给当地带来暂时的经济利益的同时,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痛定思痛,当地政府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采取一系列措施,关停了污染严重的企业,投巨资治理环境,断然拒绝了可能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数额达千万美元的外商投资。后来,因环境质量好,又吸引了大量外资,外商在该市的投资总额高达20多亿美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经济的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

A.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B.经济的增长其实不一定要考虑资源的长远价值

C.个别企业的污染其实并不一定会给整个社会造成危害   

D.盲目追求当前经济的增长结果会与长期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2.根据这段材料内容,可以认识到(  )

A.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B.环境污染不可避免

C.政府行为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D.我国的环保政策已经非常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合作,2002年12月4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建议俄罗斯联邦政府重新启动“北水南调”工程;修建一条大运河,将俄罗斯的鄂毕河河水南引,直抵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与之共同汇入咸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

(2)简述俄罗斯将鄂毕河水引入咸海的主要意义。

(3)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是在(    )

       A.①河流域            B.②河流域           C.③河流域            D.④河流域

(4)D、B地形区上修建铁路的最大地质困难是什么?

材料一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艳者亦呼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时期“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

——《新编中国通史·晚清社会风貌》

材料三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动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必修Ⅱ):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四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7)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材料五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专家认为:此次旱灾既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西南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

       旱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灾的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8)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和重庆市的应对措施给我们什么样的唯物论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D 【解析】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板结、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水入侵,水质变坏,故排除②③。D选项所述符合题意。

【答案】2.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②处水中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开始出现,说明水体中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开始出现,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氧的数量大增,由此说明该处为污染源所在地,故选项B正确。

【答案】3.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O段水中的溶解氧(DO)最少,鱼类因水中溶解氧含量低而缺氧,易窒息死亡。

【答案】4.A 【解析】注意是不正确的叙述,东北平原主要是黑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故选A。西北草原退化和荒漠化,华北平原早涝盐碱,南方丘陵山地酸性红壤水土流失等,都是区域典型问题。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 【解析】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

【答案】2.A 【解析】沼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调整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

【答案】3.B 【解析】亚洲与北美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30~50亿吨,只有欧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50亿吨以上。

【答案】4.B 【解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增加,中纬度地区气候变干,荒漠化面积扩大;海平面上升,沿海土地盐碱化增强。

【答案】5.AC【解析】广东工业以原料加工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消耗资源多,污染排放量大,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成本日益升高。随着原料价格上升,土地、水资源紧缺,广东经济发展进人一个瓶颈期。

【答案】6.CD【解析】对于优势产业应努力扩大生产规模,跨出广东求发展,如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等,进行区域协作。

【答案】7.AB【解析】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是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为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体。

【答案】8.CD【解析】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永续供应。科学技术既可以帮助人类发展,又可能由于人类的贪婪而最终给人类带来毁灭性伤害。人口的迅速增加造成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答案】9.BC【解析】图中反映出由于无节制开发,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所以应合理开发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答案】10.(1)动力:资源开发;资金的投入;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技术引进。阻力:环境的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规模大;人才缺乏。(2)优化产业结构,促使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立足本地区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旅游业;培育和引进人才;优化环境。(3)实施循环经济,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1)图中上升箭头均为动力,下降箭头均为阻力。(2)答题思路可以参照鲁尔区工业的复兴措施。如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等。(3)答题思路参照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到有,增长的幅度最大。

【社会热点】

【答案】(1)因为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令人担忧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等问题。

(2)水电开发利用应该向有序、适度、持久的方向  发展。对我国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仍要积极地加以开发,要从环境和整体的长远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出发,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综合开发模式下进行。水电开发要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相适应,要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①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②优化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建设商品农业基地。③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实行规模经营与集约化经营。④增加农业投入、重视农业科研。⑤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深度开发等。

(5)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实战演练】

【答案】1.AD【解析】海豹是海洋动物,它的生存环境远离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这些人类活动中释放的汞元素只能通过陆地到海洋,通过植物、微小动物再到海豹体内聚集,即通过食物链流通和富集。且在人类文明发展较快的时期,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就超过平均值,由此可见那时的繁荣可能造成了污染,影响了环境。

【答案】2.B【解析】臭氧层分布在距地面22~27千米的高度处。臭氧吸收的是紫外线而非红外线。

【答案】3.A【解析】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是气候变暖引起的;对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破坏是酸雨引起的;紫外线会直接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答案】4.C【解析】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是指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和全球变暖。

【答案】5.C【解析】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政策和经济增长状况,在同样的经济增长状况下,环境政策的实施与否也会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高低。

【答案】6.C【解析】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因素,还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

【答案】7.C【解析】该生态园在生产过程中将甘蔗的生产与相关工业结成产业链,有助于促进甘蔗种植的企业化,由于产业链使每一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都能被下一道产业作为原料,使能量与资源都能被逐级利用起来,污染物的排放也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8.B【解析】循环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产生的废弃物很少,而出现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的情况说明城市废弃物依然很多,说明当地的资源并没有被循环利用。

【答案】9.B【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砍伐森林要和抚育更新相结合,才能促进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10.(1)水量减少,河流退缩,因水源干涸而废弃  (2) 融水补给减少,绿洲退缩,沙漠扩大。 (3) ①可以切实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②可以促使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③可以提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