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B
二、非选择题
36.(1)冬小麦;(2分)此时冬小麦正值返青,(2分)生长旺盛 ,需水量大。(2分)
(2)原因:常时间不降水,降水异常少;(2分)天气晴朗,气温较高(2分),蒸发增强。(2分)
(3)采取引水灌溉:引黄河水;引附近小河水;打机井,抽地下水;引水库水等。(任意三点,每点3分)
(4)耕地、林地为主,草地少;(3分)南部、北部山地以林地、草地为主,中部平原以耕地为主(3分)。注意: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3分)
(5)地处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原料充足;(2分)地处中原,东西和南北铁路交汇,交通便利;(2分)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
37.(1)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厂册封夜郎侯、滇王;(2分)唐太宗:在东突厥故地设都督府管辖,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2分)辽政权:蕃汉分治,南面官治汉人、渤海人;北面官治契丹及其他少数民族;(2分)元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置宣慰司、土知府。(2分)
(2)给少数民族首领封王。(2分)国家力量强大,经济文化先进,统治者平等对待各民族。(4分)
(3)促进了藏族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2分)
(4)内容:驱除满人,建立共和国(反满革命)(2分)。原因:清王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存在民族欺压,民族不平等现象(2分);弊端;缺乏明确的反帝内容。(2分)
(5)20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进行民主改革、土地改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分)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的平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分)按照西藏的要求,中央决定分批帮助西藏建设,促进了西藏的改革开放,加强了民族的团结。(从支持方面答也可以)(2分)
38.(32分)(1)图中直观反映出东亚商品输出模式由原先的“双边贸易”转化为“三角贸易”。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主要从事最终消费品的专业化生产,再将最终产品反销回东亚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出口。东亚对中国出口增长比中国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快,差异较大,充分说明中国已成为东亚经济体的出口平台,通过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抢占国际市场。
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策略如下:中西部地区依托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生产业务;而东部地区则依托科技资源和服务能力,由加工组装变为重点在核心部件的生产和研发环节与发达国家分工合作,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中心”。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优势和东亚地区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中国崛起。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不断强化与东亚成员的生产合作,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专业化层次。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随着东亚生产网络的日渐壮大,应引导国内企业在分工中主动学习与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止片面化。特别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带入全球经济的同时要不断发展自己。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我国必须积极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竞争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作用。(每点2分)
(3)在综合国力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把精力放在国内,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力图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4分)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掌握主动权。(2分)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2分)
39.(1)略 (2分)(2)环境优美、空气清新;(3分)历史悠久(3分);技术水平高(3分)
(3)地处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3分)地势低平;(3分)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3分)
(4)文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表现:政治上仍然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落后的农奴制度。(8分)
(5)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
(6)第一、英国是世界上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而也就有了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本金即使不采用先进技术,也能从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第二、资本金把大量资本投往国外,造成了国内科技发展的资金不足。(8分)
(7)第一,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是信心的前提;第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我国在处在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时期,市场前景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第三,中国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有众多的人才优势。分配制度的完善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是发展信心的重要条件;第四,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五,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坚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方针,能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安全。(每小点2分)
(8)第一,“和实生物”、“和而不同。”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告诉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进步。(4分)第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的是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分)第三,“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说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的统一。(或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3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