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数据解得: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则有:qvB=
mv2
r
 
r=
mv
qB
 
(2)根据左手定则,依据几何特性,作图,
则有该区域的面积:S=
1
2
πr2+
1
4
π(2r)2

代入数据可解得:S=
3
2
π(
mv
Bq
)2

答:(1)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得r=
mv
qB

(2)用圆规和直尺在图中画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用斜线表示)并求出该区域的面积S=
3
2
π(
mv
Bq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实验中,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88cm,s5=3.43cm,s6=3.90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16.5
16.5
 cm/s,v2=
21.5
21.5
cm/s,v3=
26.4
26.4
cm/s,v4=
31.6cm
31.6cm
 cm/s,v5=
36.7
36.7
 cm/s.
(2)在求解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时,两位同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甲同学认为,只要在上面计算好的5个速度中,任意取两个,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而乙同学则认为,应该选取V-t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你认为哪位同学求解的加速度的方法更合理
(填甲或乙),求出a=
50
50
 cm/s2.
(3)在对本纸带的测量中,某同学只测量了如图2两组数据,若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S5-S2
3T2
S5-S2
3T2
(用S2、S5、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实验中,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88cm,s5=3.43cm,s6=3.90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 cm/s,v2=______cm/s,v3=______cm/s,v4=______ cm/s,v5=______ cm/s.
(2)在求解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时,两位同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甲同学认为,只要在上面计算好的5个速度中,任意取两个,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而乙同学则认为,应该选取V-t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你认为哪位同学求解的加速度的方法更合理______(填甲或乙),求出a=______ cm/s2.
(3)在对本纸带的测量中,某同学只测量了如图2两组数据,若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用S2、S5、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实验中,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88cm,s5=3.43cm,s6=3.90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 cm/s,v2=______cm/s,v3=______cm/s,v4=______ cm/s,v5=______ cm/s.
(2)在求解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时,两位同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甲同学认为,只要在上面计算好的5个速度中,任意取两个,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而乙同学则认为,应该选取V-t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你认为哪位同学求解的加速度的方法更合理______(填甲或乙),求出a=______ cm/s2.
(3)在对本纸带的测量中,某同学只测量了如图2两组数据,若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用S2、S5、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m/s,要想在3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在前面1000m处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起动?

甲解法是:设摩托车恰好在3min时追上汽车,则at2 = υt+s0,代入数据得:a = 0.28m/s2

乙解法是:设摩托车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恰好是30m/s,则υ  = 2as = 2aυt+s0),代入数据得:a = 0.1m/s2

你认为甲、乙的解法正确吗?若错误请说明其理由,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