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文章第一段的``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一句在全文 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全文是如何展开说理抒情的? 答: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卷答案

    一、(1 2分,每小题3分)

       1.A(B.相一像;C.雀一鹊;D.ying-ing)

    2.C(A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

    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B绿叶成阴:比喻成年女子已出嫁并生

    有子女。D“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和坏人、优秀和拙劣的都有,一般不用于形容事物。)

    3.C(A否定不当,去掉“产生混淆”之前的“不”字;B句式杂糅,去掉“由

    于”或去掉“与……有关”的任一个;D缺少成份,在“起源”后添加“的发现”一

    词。)    ,

    4.C(⑥句所转承横线前的“万籁无声”,写“骚动和聒噪”,应放在首位。排

    除A、D;横线后“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应与③句衔接,故应选C。)

    二、(9分,每小题3分)

    5、A(只能证明古罗马已经有中国丝绸,但不能证明“已经融入了百姓生活”。

    从下文可知,丝绸在古罗马穿用基本在贵族)

    .  6、D(原文是“在屋大维?奥古斯都执政时实现了“从海上和中国直接通商”,

    而不是“屋大维?奥古斯都发现了印度洋航路”)

    7、D(A项,  “导致了古罗马的繁荣”在原文没有依据;B项,  “安息国也就主动

    打通了陆路交通”在原文没有依据;C项,  “没有任何变化”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三、(9分,每小题3分)

    8.C(坐:犯罪)    ’

    9.D

    10.D(文中滕公并没有使韩信得到重用)

    B卷答案

    1.B  2.A  3.D    4.B    5.B    6.C    7.C  8.A  9.B    10.B

   【文言文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生活贫穷,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绵,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那位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的。”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去丕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签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看不起韩信,说:“你虽然又 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韩信你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全市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梁带兵渡过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梁部下,没有扬名的机会。项梁战败,又跟随项羽,项羽让他担任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进入蜀地,韩信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于是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听到他的话很惊奇,又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滕公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向汉王谈到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出奇超众之处。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 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把情况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走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说:“你逃走,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去追赶逃走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众将领逃走了几十人, 你没去追赶的;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没有必要用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只是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长期地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考虑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归要逃走的。”汉王说:“我因为您,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让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曰,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     

  四、(23分)

    11.(1)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注意“自食”“哀”“岂……乎”的翻译。每处1分,句义通顺1分,共4分)

    (2)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内心是个胆小鬼罢了(注意“长”“中情”的翻译。每处1分,旬义通顺1分,共3分)

    (3)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  (注意“数”“亡”和“上不我用”宾语前置句的翻译。每处1分,共3分)

    12.(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 描写的是动景。  (2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霁、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描写的是静景。(2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旬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3.(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襟三江而带五湖(每空一分,错一字不给分。)

    (2)陶渊明,羁鸟恋旧林,但见悲鸟号古木,渚清沙自鸟飞回,乌鸟私情。  (每空一分,错一字不给分。)

  五、(22分)

    14.(4分)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  (答案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一方面2分,共4分。)     

    15.(6分)①领起下文,下文都是围绕此句而引发的感慨。②全文围绕中心句,先写现代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接着进一步述说当今都市里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带有很大的功利色彩;最后告诫人们读书是一件赏心乐事,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滋养人们的心智。结构层层推进,说理严密透彻。  (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

    【答案②解说:第二段说物质生活越丰富,精神生活越贫乏(或“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第三至六段以“门”和“窗”为喻,说当今都市里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带有很大的功利色彩,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七、八段说读书是一件赏心乐事,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滋养人们的心智。】

     16、(6分)  ①现代人读书的目的只为经世致 用(急功近利、带有功利色彩)         

   ② 现代人缺少闲情逸致,视读书为苦事。③现代人只在休闲时读书。  (每一点2分。)

    17.(6分)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_一一种“丰富的安静”。  (意思对即可) (1点3分,共6分。)              

    六、(1 5分)                     

    18.如果说艰难的生活为高尔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  (3分)那么,高尔基的外祖母就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引路人。  (3分)(共6分,意思:正确即可)

    19.示例:①想用长城的青砖连接埃菲尔铁塔(3分)                 

    ②与世界联网,东方有如梦的书法(3分)                                      

    20.(1)败北、折戟/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冲击冠军的努方付之东流

    (2)握手言和、难分伯仲、难决雌雄。                

    (以上每处1分,共3分。注意:能按题目要求表达出比赛“输”或“平”的意

    思,即可给分)                        

    七、(60分)                                             

    2 1.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目己的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                             

审题,的突破口在于三问三答的内涵, 尤以大树的回答为要。针对小树关于怎样成长得健壮、完美的问题,大树的回答是¨要吃青山、白 云、蜂鸣、蛙唱大自然的精华;要吃鸟粪、腐叶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如批评);要经受风雨雷电的洗礼在挫折中经受磨炼;拒绝阴瞎的情绪拥有乐观向上的情趣。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四个写作角度。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