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T/℃t/min pH | 3.0 | 4.0 | 5.0 | 6.0 | 20 | 301 | 231 | 169 | 58 | 30 | 158 | 108 | 48 | 15 | 50 | 31 | 26 | 15 | 7 |
(1)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T/℃ | 3.0 | 4.0 | 5.0 | 6.0 |
20 | 301 | 231 | 169 | 58 |
30 | 158 | 108 | 48 | 15 |
50 | 31 | 26 | 15 | 7 |
①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____(填代号)
a. 40°C、pH=3.0 b. 10°C、pH=4.0 c. 30°C、pH=7.0
(2)向一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0.6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现有两个图像分别对该反应的情况进行描述:
图1表示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图2为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t2、t3、t4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其中t2改变的条件是加入某种催化剂);(说明:图1中实线表示反应进程)
![]() |
① 你认为t3时改变的条件是 (填写“加压”或“减压”),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mol;
②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段 | t1~t2 | t2~t3 | t3~t4 | t5~t6 |
平衡常数 | K1 | K2 | K3 | K4 |
用“﹥、﹤、=”符号来表达K1 、K2 、K3 、K4之间的关系 写此条件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一般采用CO(g) + 2H2(g) CH3OH(g)反应合成甲醇。
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①某温度下,将1mol CO和4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 0.1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此时的温度 250℃(填“>”、“<”、“=”)
②如下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示意图,则a处通入的是
(填“甲醇”或“氧气”),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5℃)。
电解质 | 电离方程式 | 电离常数K | Ksp |
H2CO3 | H2CO3![]() HCO3- ![]() | K1=4.31×10-7 K2=5.61×10-11 | - |
C6H5OH | C6H5OH![]() | 1.1×10-10 | - |
H3PO4 | H3PO4![]() H2PO4- ![]() HPO42- ![]() | K1=7.52×10-3 K2=6.23×10-6 K1=2.20×10-13 | - |
NH3·H2O | NH3·H2O![]() | 1.76×10-5 | - |
BaSO4 | BaSO4(s)![]() | - | 1.07×10-10 |
电解质 | 电离方程式 | 电离常数K | Ksp |
H2CO3 | H2CO3![]() HCO3- ![]() | K1=4.31×10-7 K2=5.61×10-11 | - |
C6H5OH | C6H5OH![]() | 1.1×10-10 | - |
H3PO4 | H3PO4![]() H2PO4- ![]() HPO42- ![]() | K1=7.52×10-3 K2=6.23×10-6 K1=2.20×10-13 | - |
NH3·H2O | NH3·H2O![]() | 1.76×10-5 | - |
BaSO4 | BaSO4(s)![]() | - | 1.07×10-10 |
电解质 | 平衡方程式 | 平衡常数K | Ksp |
CH3COOH | CH3COOH?CH3COO-+H+ | 1.76×10-5 | |
H2CO3 | H2CO3?H++HCO3- HCO3-?H++CO32- |
K1=4.31×10-7 K2=5.61×10-11 |
|
C6H5OH | C6H5OH?C6H5O-+H+ | 1.1×10-10 | |
H3PO4 | H3PO4?H++H2PO4- H2PO4-?H++HPO42- HPO42-?H++PO43- |
K1=7.52×10-3 K2=6.23×10-8 K3=2.20×10-13 |
|
NH3?H2O | NH3?H2O?NH4++OH- | 1.76×10-5 | |
BaSO4 | BaSO4?Ba2++SO42- | 1.07×10-10 | |
BaCO3 | BaCO3?Ba2++CO32- | 2.58×10-9 |
1、B 2、C 3、D 4、A 5、D 6、A 7、D 8、C 9、AC 10、D 11、D 12、BD 13、AB 14、A
15.(12分)
1、(1)Br2;Fe3+ (每空2分,共4分)
(2)假设1方案:向黄色溶液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2分)
假设2方案:向黄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2分)
2、假设2 (1分);不可行(1分);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使溶液都变蓝,无法得出结论。(2分)
3、2 Fe2+ + 4 Br- + 3Cl2 == 2 Fe3+ +2 Br2 + 6Cl- (2分)
16、
17、各元素分别为A :H B :O C: Na D:S
各物质为
a:SO2
b:SO
18.(10分)
(1)SO2 NH4+ (各2分,共4分)
(2)2Fe2++ Cl2=2 Fe3+ + 2Cl- (2分) 4NH3+3Cl2=NCl3+3NH4Cl (2分)
(3)饱和H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的CaCO3粉末与H+反应,平衡正向移动,HClO浓度增大 (2分)
19(10分)(1)①②④ (2)羧基 碳碳双键
20.(1)① 1(2分);672(2分)② 0.56(2分)
(2)520∽787(2分)
(3)见右图(4分,部分正确酌情给分)
八、本题分A、B两题,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本题共12分。
(1)I.IIIA (1分)
II.IVA (1分);b;a点所示的氢化物是水,其沸点高是由于在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氧族元素中其它氢化物的沸点不会高于水。 (1分)
(2)I.3d24S2 (2分)
II.①BaTiO3 (2分) 6 (2分)
②[TiCl(H2O)5]Cl2 ?H2O(3分)
21.B⑴2NH3
+ 3CuO 3Cu +
N2 + 3H2O
。
⑵利用NaOH的碱性和遇水放热的性质,使NH3?H2O 分解后逸出 。
⑶ C (填序号);
⑷黑色固体变成了亮红色 。
⑸吸收多余的NH3 ;
⑹
⑺减少 ,因为由NH3带出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导致H原子的个数增加。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