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g.在密闭容器中经6000C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硫酸钠溶液.经过他的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1)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 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全部溶解.溶液澄清.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 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有 .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通过 方法闻到臭鸡蛋气味.说明生成 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g,在密闭容器中经6000C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硫酸钠溶液.经过他的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
(1)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
搅拌或加热
搅拌或加热
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全部溶解,溶液澄清.
(2)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
盐酸
盐酸
 (填一种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有
SO42-
SO42-
(填离子符号).
(3)另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通过
招气入鼻
招气入鼻
方法闻到臭鸡蛋气味,说明生成
H2S
H2S
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S2-+2H+=H2S↑
S2-+2H+=H2S↑
;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SO32-+2S2-+6H+=3S↓+3H2O
SO32-+2S2-+6H+=3S↓+3H2O

(4)根据以上实验,该同学经分析解释了以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请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4Na2SO3=3Na2SO4+Na2S
4Na2SO3=3Na2SO4+Na2S
.这一反应在上述实验中
(填“是”或“否”)能确定反应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g,在密闭容器中经600℃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酸钠溶液.经过他的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
(1)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
 
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全部溶解,溶液澄清.
(2)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
 
 (填一种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3)另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闻到臭鸡蛋气味,说明生成
 
气体,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生成
 

(4)根据以上实验,该同学经分析解释了以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请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g,在密闭容器中经600C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硫酸钠溶液.经过他的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
(1)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    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全部溶解,溶液澄清.
(2)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     (填一种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3)另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通过    方法闻到臭鸡蛋气味,说明生成    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根据以上实验,该同学经分析解释了以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请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这一反应在上述实验中    (填“是”或“否”)能确定反应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g,在密闭容器中经6000C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硫酸钠溶液.经过他的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
(1)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______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全部溶解,溶液澄清.
(2)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______ (填一种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3)另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通过______方法闻到臭鸡蛋气味,说明生成______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该同学经分析解释了以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请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这一反应在上述实验中______(填“是”或“否”)能确定反应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g,在密闭容器中经6000C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硫酸钠溶液.经过他的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
(1)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______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全部溶解,溶液澄清.
(2)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______ (填一种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3)另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通过______方法闻到臭鸡蛋气味,说明生成______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该同学经分析解释了以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请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这一反应在上述实验中______(填“是”或“否”)能确定反应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1、B  2、C  3、D  4、A  5、D  6、A  7、D  8、C  9、AC  10、D  11、D  12、BD  13、AB   14、A

15.(12分)

1、(1)Br2;Fe3+  (每空2分,共4分)

(2)假设1方案:向黄色溶液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2分)

假设2方案:向黄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2分)

2、假设2 (1分);不可行(1分);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使溶液都变蓝,无法得出结论。(2分)

3、2 Fe2+ + 4 Br- + 3Cl2 == 2 Fe3+ +2 Br2 + 6Cl-  (2分)

16、

17、各元素分别为A :H    B :O  C: Na     D:S

    各物质为 a:SO2    b:SO3     c:H2S     d:H2O      e :H2O2

 

18.(10分)

(1)SO2  NH4(各2分,共4分)

(2)2Fe2++ Cl2=2 Fe3+ + 2Cl- (2分)     4NH3+3Cl2=NCl3+3NH4Cl  (2分)

(3)饱和H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6ec8aac122bd4f6eH++Cl-+HClO,加入的CaCO3粉末与H+反应,平衡正向移动,HClO浓度增大   (2分)

 

19(10分)(1)①②④  (2)羧基  碳碳双键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20.(1)① 1(2分);672(2分)② 0.56(2分)

(2)520∽787(2分)

(3)见右图(4分,部分正确酌情给分)

 

 

 

 

八、本题分A、B两题,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本题共12分。

21A.物质结构与性质(12分)

(1)I.IIIA   (1分)

II.IVA  (1分);b;a点所示的氢化物是水,其沸点高是由于在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氧族元素中其它氢化物的沸点不会高于水。 (1分)

(2)I.3d24S2       (2分)

II.①BaTiO3      (2分)            6    (2分)

②[TiCl(H2O)5]Cl2 ?H2O(3分)

 

21.B⑴2NH3 + 3CuO 6ec8aac122bd4f6e 3Cu + N2 + 3H2O  

利用NaOH的碱性和遇水放热的性质,使NH3?H2O 分解后逸出      

   C   (填序号);

黑色固体变成了亮红色    

吸收多余的NH3      

3a/22.4mol;9a/11.2b   

减少   因为由NH3带出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导致H原子的个数增加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