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将干冷的烧杯倒罩住点燃的蜡烛.如图A. 观察到的现象是:在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 实验二:将冷的白瓷片放置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B.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黑色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 在实验一.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的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在实验二.白瓷片上出现的黑色颗粒是碳.产生黑色颗粒的原因是 ▲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可推断出蜡烛的蜡中一定含有 ▲ 元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了探究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选用甲、乙两物体(m<m)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他们先在溢水杯中加满水,将一个空烧杯放在电子台秤上并调零[如图(a)所示];接着将甲、乙分别放入水中测出它们排开水的质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b)、(c)所示.然后,他们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分别如图 (d)、(e)所示.
精英家教网
①分析比较图(b)与(d)[或(c)与(e)]中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分析比较图(b)与(c)[或(d)与(e)]中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芳同学认为,只要给她一把刻度尺,她就可以用如图提示的方法粗略的测出牙膏皮的密度.请你写出小芳同学粗略测牙膏皮密度的实验步骤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并用测得的物理量写出牙膏皮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实验步骤: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牙膏皮未放入时水面的刻度值h1
②将牙膏皮制成空心筒状,放在烧杯的水面上,使之漂浮,测出水面的刻度值h2
③将牙膏皮取出卷成一团后重新浸没于烧杯中的水面下,测出水面的刻度值或h3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牙膏皮未放入时水面的刻度值h1
②将牙膏皮制成空心筒状,放在烧杯的水面上,使之漂浮,测出水面的刻度值h2
③将牙膏皮取出卷成一团后重新浸没于烧杯中的水面下,测出水面的刻度值或h3

数学表达式:
ρ=
h2-h1
h3-h1
ρ
ρ=
h2-h1
h3-h1
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探究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选用甲、乙两物体(m<m)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他们先在溢水杯中加满水,将一个空烧杯放在电子台秤上并调零[如图(a)所示];接着将甲、乙分别放入水中测出它们排开水的质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b) 、(c)所示。然后,他们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分别如图 (d)、(e)所示。

(a)                (b)               (c)               (d)               (e)

①分析比较图8(b)与(d)[或(c)与(e)]中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分析比较图8(b)与(c)[或(d)与(e)]中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采用如图19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将一定的酒精和碎纸片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点燃它们,分别给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的两个相同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

⑴小明设计了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其中①②两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⑵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Q=cmΔt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结合“10g酒精”这一数据,算出了酒精的热值。小杰认为他的计算结果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按照小明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热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松北区一模)如图,小文和小丽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和物距关系.实验材料有相同蜡烛两支、玻璃板、刻度尺、白纸、铅笔、火柴.
(1)小文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并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放在直线上,点燃A蜡烛,并在白纸上标记A蜡烛的位置.如要获得充分数据,小文接下来的操作是?
(2)小丽收集到本组和其他小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如下
第一组
实验次数 物到镜面距离cm 像到镜面距离cm
1 1.52 1.52
2 3.12 3.13
3 4.65 4.64
第二组
实验次数 物到镜面距离cm 像到镜面距离cm
1 1.52 1.32
2 3.42 3.22
3 4.65 4.45
请分别指出每组同学的记录数据中,像距不等于物距的原因(各说一条)
(3)指出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或改进措施.(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