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分析比较序号l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比较序号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请你利用上面提到的器材验证这一想法.简要说明你的操作步骤和需要记录的数据.(4)上述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叫做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用此方法研究的还有许多.请另外举一例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叶子、小明和小雨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时:
①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
②根据经验,他们猜想: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③实验过程如下:
a.他们按如下电路图连接电路,请将电路图填画完整.
b.用R1=5Ω的定值电阻做实验,发现当电压表示数分别为0.8V、1.6V、2.4V时,对应电流值分别为0.16A、0.32A和如图电流表的示数.电流表示数为
0.48
0.48
A.
c.换用R2=10Ω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

④通过分析,他们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得出欧姆定律.他们经历的探究程序为:提出问题、
猜想
猜想
、实验检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ⅱ)在上述探究中发现,对同一个导体,U/I的值
不变
不变
,而这个值就是导体的电阻;不同的导体,U/I的值一般不同.可见,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
电压
电压
电流
电流
无关.于是,他们用如图电路验证“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M、N两点之间接入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实验发现:镍铬合金丝越长,灯泡越暗,说明电阻越
.这种显示电阻大小的方法是
转换
转换
法.
(ⅲ)在上述实验(1)的电路中,将定值电阻换成螺线管,通电后吸引大头针,发现当滑片向左移动时,吸收大头针的数目
,实验说明:电流越大,通电螺线管磁性越强.
(ⅳ)叶子、小明和小雨在理解欧姆定律基础上又共同设计了一种测定水平方向风力大小的装置.其原理如图甲所示:绝缘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在O点,右端与中心有孔、表面竖直的金属迎风板相连,一起套在左端也固定在O点的粗细均匀、电阻随长度均匀变化,且水平放置的金属杆上,迎风板与金属杆接触良好;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的左端相连,右端导线连接在迎风板上并可随板移动,R是定值电阻,a、b、c、d为四个接线柱.
(1)在他们的设计中,若要求在风力增大时,接入电路的电表示数也随之增大,则应该(
B
B

A.在a、b之间接入电流表,在c、d之间连接导线
B.只在a、b之间接入电流表
C.在c、d之间接电压表,在a、b之间连接导线
D.只在c、d之间接电压表
(2)为了较准确的测出水平方向风力的大小,三位同学先对选定的轻弹簧和金属杆进行了两项测量.
①小明利用测量的数据作出了原长为40cm的轻弹簧的长度L和所受压力F的关系图[见图乙].由图可知:该弹簧每缩短10cm,弹簧受到的压力将增加
2
2
N

②叶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用来测量长度为50cm的金属杆的电阻.他们备选的部分器材有:
A.电源(能够提供3V的稳定电压)
B.电流表A(量程0~0.6A)
C.电压表V(量程0~3V)
D.滑动变阻器R1(阻值变化范围为0~5Ω)
E.滑动变阻器R2(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
选好器材后,叶子和小雨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他们记录的测量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A表示数I/A 0.2 0.3 0.4 0.5 0.6
V表示数U/V 1.0 1.5 2.0 2.5 3.0
根据他们测量数据可以知道:他们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E
E
(填器材的序号字母);他们测出的金属杆的电阻是
5
5
Ω
(3)三位同学最后根据(1)的要求,按图甲进行组装时,除用到上述选定的轻弹簧、金属杆和(2)备选的电源、电表外,还选了阻值R=3Ω的定值电阻.如果无风时,O点到迎风板的距离以及轻弹簧的长度均等于弹簧的原长,则该装置能够测量的最大水平风力是
4
4
N.
(4)对叶子、小明和小雨设计的测定水平方向风力的装置,从力的角度,请你指出可能对测量准确度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
迎风板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力
迎风板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学习了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们想到出电影院时门越窄、通道越长则人流越难通过,由此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于是他们找来了同种材料制成的各种长度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并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电路.

(1)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        状态(填“断开”或“闭合”)。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2) 请你根据电路图,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

(3) 经过测量,他们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序号

物理量

l

2

3

4

5

6

7

8

9

长度L/m

2.0

4.0

6.0

2.0

4.0

6.0

2.0

4.0

6.0

橫截面积S/mm2

1.0

1.0

1.0

2.0

2.0

2.0

4.0

4.0

4.0

电阻R/Ω

2.0

4.0

6.0

1.0

2.0

3.0

0.5

1.0

1.5

  比较表中的第

1  2 3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分析表中数据,你还能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是小明同学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所提升物重是否有关?”的部分过程,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目的:比较同一滑轮组在提升不同重物情况下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          
(2)实验器材:滑轮组一套、轻重不同的两物块、刻度尺、        、铁架台、细线.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3)用同一滑轮组先后提升不同重物,相关数据收集在下面的表格中,请将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绳端的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4
0.1
1.8
0.3
74.1

6
0.1
2.4
0.3
 
分析与论证: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4)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恒定的(填“是”或“不是”).
(5)生活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评估与拓展
(6)小明同学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测力计的示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弄得小明同学一时不知该何时读数,你认为他在测量中应该在          时读数.
(7)提升相同重物时,增加动滑轮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是小明同学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所提升物重是否有关?”的部分过程,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目的:比较同一滑轮组在提升不同重物情况下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          

(2)实验器材:滑轮组一套、轻重不同的两物块、刻度尺、        、铁架台、细线.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3)用同一滑轮组先后提升不同重物,相关数据收集在下面的表格中,请将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绳端的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4

0.1

1.8

0.3

74.1

6

0.1

2.4

0.3

 

分析与论证: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4)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恒定的(填“是”或“不是”).

(5)生活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评估与拓展

(6)小明同学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测力计的示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弄得小明同学一时不知该何时读数,你认为他在测量中应该在          时读数.

(7)提升相同重物时,增加动滑轮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是小明同学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所提升物重是否有关?”的部分过程,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填空。

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同一滑轮组在提升不同重物情况下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           
(2)实验器材:滑轮组一套、轻重不同的两物块、刻度尺、         、铁架台、细线。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3)用同一滑轮组先后提升不同重物,相关数据收集在下面的表格中,请将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绳端的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4
0.1
1.8
0.3
74.1

6
0.1
2.4
0.3
       
分析与论证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4)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恒定的(填“是”或“不是”)。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评估与拓展
(6)小明同学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测力计的示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弄得小明同学一时不知该何时读数,你认为他在测量中应该在           时读数。
(7)提升相同重物时,增加动滑轮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