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将烛焰向左稍许移动一些.为了使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可采取的措施: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
实验序号 接触面的材料 压力(牛) 弹簧秤示数(牛) 滑动摩擦力(牛)
1 木块与木板 4 0.4
2 木块与木板 6 0.6
3 木块与毛巾 4 0.8
4 木块与毛巾 6 1.2
(1)实验中,木块B与弹簧秤应在水平木板上作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2)根据上表中实验数据,在表中填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的实验数据,可以初步说明: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3或2、4
1、3或2、4
的实验数据,还可以初步说明: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用图14所示的电路,探究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他们分别将三个定值电阻Ri先后逐个接在图14中的M、N

两端,且电源电压始终保持不变。

⑴为了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MN不变(即电压表显示的电压值不变),当接入电路中M、N两端的电阻Ri逐渐 增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应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⑵表三、表四和表五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几组数据。

①分析比较表三(或表四或表五)数据中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数据中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还可得出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______有关.
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液体甲  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5150.4×103
210100.8×103
31551.2×103
42051.6×103
53052.4×103
表二 液体乙  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5150.6×103
710101.2×103
81551.8×103
92052.4×103
103053.6×103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______.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丙三小组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电阻规律”的实验中,按图所示方式连接电路,将不同的两个电阻分别接在了MN两端,闭合电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然后将计算的数据也记录了下来.
表一
实验次数123
连接电阻R1R2R1和R2同时并联
电压(V)666
电流(A)1.512.5
R (Ω)462.4
1/R (Ω-10.250.170.42
表二
实验次数456
连接电阻R2R3R2和R3同时并联
电压(V)666
电流(A)10.61.6
R (Ω)6103.75
1/R (Ω-10.170.10.27
表三
实验次数789
连接电阻R3R4R3和R4同时并联
电压(V)666
电流(A)0.60.41.0
R (Ω)10156
1/R (Ω-10.10.070.17
(1)分析实验序号1、2(或4、5或7、8)数据中电流的变化和电阻的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分析实验序号1、3和2、3(或4、6和5、6或7、9和8、9)的数据中电阻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分析表一和表二(或表二和表三)数据中各电阻及总电阻的大小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经运算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______.
(5)为了进一步研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甲小组同学将R1和R4两个电阻同时接在了MN两端,读出并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然后从标有“3Ω 2A”、“30Ω 2A”及“30Ω 1A”字样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中选择一个,替代R1和R4接在了MN两端,移动滑片P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回答问题:
①甲小组同学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标有“______”字样;②移动滑片P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丙三小组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电阻规律”的实验中,按图所示方式连接电路,将不同的两个电阻分别接在了MN两端,闭合电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然后将计算的数据也记录了下来.
表一
实验次数123
连接电阻R1R2R1和R2同时并联
电压(V)666
电流(A)1.512.5
R (Ω)462.4
1/R (Ω-10.250.170.42
表二
实验次数456
连接电阻R2R3R2和R3同时并联
电压(V)666
电流(A)10.61.6
R (Ω)6103.75
1/R (Ω-10.170.10.27
表三
实验次数789
连接电阻R3R4R3和R4同时并联
电压(V)666
电流(A)0.60.41.0
R (Ω)10156
1/R (Ω-10.10.070.17
(1)分析实验序号1、2(或4、5或7、8)数据中电流的变化和电阻的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分析实验序号1、3和2、3(或4、6和5、6或7、9和8、9)的数据中电阻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分析表一和表二(或表二和表三)数据中各电阻及总电阻的大小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经运算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______.
(5)为了进一步研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甲小组同学将R1和R4两个电阻同时接在了MN两端,读出并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然后从标有“3Ω 2A”、“30Ω 2A”及“30Ω 1A”字样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中选择一个,替代R1和R4接在了MN两端,移动滑片P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回答问题:
①甲小组同学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标有“______”字样;②移动滑片P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