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作眼睛的
晶状体
晶状体
,光屏看作
视网膜
视网膜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三者高度相同.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如图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时,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以上现象说明:①
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②
近视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近视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
远离凸透镜
远离凸透镜
(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会聚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透明
透明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
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
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
;手指放在蜡烛
B
B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C
C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b
b
_ (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c
c

(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和李娟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没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移动蜡烛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所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同时移动,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
移动蜡烛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所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同时移动,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
,正确的做法是
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如图位置时,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如图位置时,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CD为光屏.它们均竖直放置,在离平面镜N端正前方,位于MN、CD中点处有一激光源s.现s点发出一束光线向镜面投射,当光线的入射点从N点单向移动到M点时,测得反射光在光屏CD上的移动速度是3米/秒,则入射光的入射点沿镜面移动的速度是
1
1
米/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架在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大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较黑暗
(较明亮/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
较薄
较薄
(较薄/较厚) 的平板玻璃做实验.
(3)选择合适的玻璃板后,点燃蜡烛A,并调节蜡烛B的位置,该同学发现无论怎样在刻度尺上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是由于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造成的.
(4)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
距离
距离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大小
大小
的关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小明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有一个蜡烛的像,从而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像
实像
(“实像”或“虚像”).请问小明应怎样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直接观察光屏
直接观察光屏

(6)如表是该组记录的有关数据:
镜后蜡烛和像是否重合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重合 5 5
由表中数据能否得出:“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写出理由.
(7)镜前观像:如图2请找一找,小宇同学(如图甲)在平面镜中的像应是图中乙哪一个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是小红在实验室中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为了顺利进行实验,她应使用
较薄
较薄
(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红最好在
较暗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填:较亮或较暗);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实验中,小红先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纸上,在玻璃板前固定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然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A的像完全
重合
重合
,由此可以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相等

(3)当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
没有
没有
(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4)实验中要多次变换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5)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的大小将
不变
不变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6)小明在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蠛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