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用点A表示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用点B 表示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请在图中的杠杆上标出A点和B点.(2)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五.计算题计算题要求:(1)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依据的主要公式,凡有数字运算的题目.运算过程和结果都要写明单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力臂大小
力臂大小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10 0.5 15
2 2.0 10 1.0 20
3 2.0 20 4.0 10
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1
1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F1L1=F2L2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
杠杆上挂钩码后,小红又调节了平衡螺母
杠杆上挂钩码后,小红又调节了平衡螺母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B
B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实验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1.0100.515
22.0101.020
32.0204.010
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______.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______.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精英家教网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10 0.5 15
2 2.0 10 1.0 20
3 2.0 20 4.0 10
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______.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______.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实验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1.0100.515
22.0101.020
32.0204.010
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