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或根据数据画出的两个图象.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4)小明发现“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 .请你用简略的语言从日常生活或自然中举出一个类似的现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⑴图甲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⑵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_________端(选填“A”或“B”)
⑶闭合开关后,移到滑片,使与电阻(20Ω)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4V,读出电流表示数,再分别改接15Ω、1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老师告诉小明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Ω的电阻让他再测一组数据。当他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要使电压表示数仍为4V,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连接后,当电压表示数仍为4V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如图乙所示)。
综合分析数据可得: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小明又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将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填入了表2中。
⑴分析表2中数据可得: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可知,小明使用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__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⑴图甲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⑵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_________端(选填“A”或“B”)
⑶闭合开关后,移到滑片,使与电阻(20Ω)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4V,读出电流表示数,再分别改接15Ω、1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老师告诉小明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Ω的电阻让他再测一组数据。当他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要使电压表示数仍为4V,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连接后,当电压表示数仍为4V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如图乙所示)。
综合分析数据可得: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小明又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将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填入了表2中。
⑴分析表2中数据可得: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可知,小明使用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__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时,小明连接了如图1所示电路.
(1)连接好后小明发现该装置有一处是连接错误的,请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画上正确连接的导线.

(2)同学们在交流中提出甲、乙两个探究思路,甲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串连电池的个数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乙认为“可以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请对这两个探究思路进行评估.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相对比较合理,理由
操作方便,电路安全,数据收集方便
操作方便,电路安全,数据收集方便

(3)在做完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后,小明想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
①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
电阻两端的电压
电阻两端的电压
不变.
②当电阻R=5Ω时,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是3V,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小明记下这些数据后,将电阻换成阻值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则下一步操作是: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

③小明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电压 电阻 电流
3 5 0.6
3 10 0.3
3 20 0.15
请根据数据帮助小明分析,这个实验的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李明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首先要利用
 
 
测出一凸透镜的焦距.做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实验中,他们选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一烛焰放在距此凸透镜左侧22cm处,则通过透镜可以成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
(3)实验中,他们还发现当物距在10cm<u<20cm之间取不同数值时,虽然都成放大的像,但像的大小并不相同.于是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探究过程如下:
(A)他们提出“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课题.
(B)李明提出“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
(C)他们作如下设计:选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选用市售圣诞音乐贺卡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物体,物距从11cm开始,每隔1cm选取一数据记录点.
(D)量出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即物体的大小).
(E)实验中,分别取物距为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19cm,在光屏上出现红色发光二极管最清晰的像时,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相应数据.
(F)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认识到物理学中用“线放大率”来表示物体成像时的放大倍数.“线放大率”定义为“像的高度(用字母L表示)与物体的高度(用字H母表示)的比值”.
(G)算出所记录数据中不同物距时的像的“放大率”,并由此得出相应结论.
根据以上探究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①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与上述过程中(A)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与上述过程中(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②根据(F)步骤中对“线放大率”的定义,写出“线放大率”公式的数学表达式.“线放大率”用字母M表示,则M=
 

③请你帮李明小组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的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O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O反应生成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表明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O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Na2O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________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O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O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3)7.8 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 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