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复习提纲  

  一、功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W=ηW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W-W有用=G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W有用+W=FS= W有用/η       斜面:W= 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1mW=106 W?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五、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1

动能E/J

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

约50

约6

约900

   练习:☆上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速度。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知识结构: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

   答: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复习提纲  

  一、功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W=ηW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W-W有用=G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W有用+W=FS= W有用/η       斜面:W= 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1mW=106 W?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五、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1

动能E/J

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

约50

约6

约900

   练习:☆上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速度。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知识结构: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

   答: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

  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①自行车上的杠杆

  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②自行车上的轮轴

  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

  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

  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

  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3.压强知识的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6.惯性定律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C是三种完全不同的现象,但可以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           ,二是              。在A现象中是                     做了功;在B现象中是                        做了功;在C现象中是缆车操纵索的拉力对缆车做了功。由此可见,做功需要                                   两个必要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