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2)实验中.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目的是
便于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2)实验中,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方便力臂的测量

(2)实验中,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2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17、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0

(2)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2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中,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D
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如图2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牛,杠杆上每一格长5厘米,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动力F1(牛) 动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1.5 10 1 15
2 1 20 2 10
3 1 20 1.5 10
(4)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L1读错了(或者F1的力臂不在杠杆上)
L1读错了(或者F1的力臂不在杠杆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
水平位置
平衡,这样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实验中,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D
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2
2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4)在实验中,在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多次测量获得多组实验数据,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多次测量获得多组实验数据,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