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已知: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且AB=CD.分别以AB.BC.CD.AD为直径作四个半圆.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轴对称图形.此图的对称轴分别交其中两个半圆于M.N.交AD于O.若AD=16.AB=2r.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BC= .MN= , (2)设以MN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请通过计算填写下表:rSS阴影r=1 49πr=236π r=3 25π (3)由此猜想S与S阴影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已知: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且ABCD,分别以ABBCCDAD为直径作四个半圆,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轴对称图形.此图的对称轴分别交其中两个半圆于MN,交ADO.若AD16AB2r(0r4),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BC=____________,MN=____________;

   (2)设以MN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请通过计算填写下表:

r

S

S阴影

r=1

49π

r=2

36π

r=3

25π

   (3)由此猜想S与S阴影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A、D是一段圆弧上的两点,且在直线l的同侧,分别过这两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C,E是BC上一动点,连结AD、AE、DE,且∠AED=90°.

(1)如图①,如果AB=6,BE=4,CE=12求CD的长.

(2)如图②,若点E恰为这段圆弧的圆心,则线段AB、BC、CD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予以证明.再探究:当A、D分别在直线l两侧且AB≠CD,而其余条件不变时,线段AB、BC、CD之间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且ABCD,分别以ABBCCDAD为直径作四个半圆,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轴对称图形.此图的对称轴分别交其中两个半圆于MN,交ADO.若AD16AB2r(0r4),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BC=________,MN=________;

(2)设以MN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请通过计算填写下表:

(3)由此猜想S与S阴影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 °,
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1延长ED至点F',使DF'=BF,连接A F',易证△ABF≌△ADF',进一步证明△AEF≌△AEF',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F',使DF'=BF,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B=AD,∠ABF=∠ADF'=90°,
∴ △ABF≌△ADF'(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与证明: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且∠EAF=45°,求证:BF+DE=EF.

分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常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将线段BF、DE放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出一条与BF+DE相等的线段.如图延长ED至点,使D=BF,连接A,易证△ABF≌△AD,进一步证明△AEF≌△AE,即可得结论.

(1)请你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延长ED至,使D=B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90°,

∴△ABF≌△AD(SAS)

应用与拓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顶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边OB、O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2)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为CD中点时,试问F为BC的几等分点?并求此时F点的坐标;

(3)设正方形边长OB为30,当EF最短时,直接写出直线EF的解析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