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图2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25(单位:株/ m2)③:图3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图中所标记的那一个叶绿体实际流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右下角.逆时针方向流动④:图4表示的是叶绿体色素分离的装置.正确的是A.B.C.D中的B图分析以上叙述.选出正确的答案:A.只有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B.有二项叙述是正确的 C.有三项叙述是正确的 D.四项叙述都是正确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

             表现型

人数

性别

有甲病、无乙病

无甲病、有乙病

有甲病、有乙病

无甲病、无乙病

男性

279

250

7

4464

女性

281

16

3

4700

   (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现的发病情况,应在人群中____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

   (3)假设被调查群体中患甲病的纯合子为200人,则被调查的人群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____%。

   (4)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庭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II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如果IV-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____。

③如果IV-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III-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

④现需要从第III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乙病致病基因,提供样本的合适个体为____。

   (5)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针进行检测,这一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玉米和小麦进行如下实验:将等质量的玉米幼苗和小麦幼苗放在相同的密闭透明的容器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及适宜的温度等,并及时检测幼苗有机物总量和容器中CO2浓度,得到如下结果。请分析以上材料回答:

 

 

  (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           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判断的理由是有机物总量及      

(2)如果将两幼苗放在某一密闭透明的容器中培养,给予充足的光照及适宜的温度等,两者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      ,一段时间后,请预测结果,并绘制相关曲线,说明预期的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

     表现型
人数
性别
有甲病、
无乙病
无甲病、
有乙病
有甲病、
有乙病
无甲病、
无乙病
男性
279
250
7
4 464
女性
281
16
3
4 700
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
(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情况,应在人群____   ___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假设被调查群体中患甲病的纯合子为200人,则被调查的人群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4)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庭系
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
④现需要从第Ⅲ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乙病致病基因,提供样本的合适个体为________。
⑸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针进行检测,这一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
 
(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情况,应在人群中        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3)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III2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②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       
③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且III2产生卵细胞时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说明III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研究了玉米的一系列问题,并绘制出相应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下图表示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过程中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环境中约经过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细菌感染而腐烂。
①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______,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在此环境下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的生理活动有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     C.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
②幼苗死亡后,仍能测到少量CO2释放出来,这是由于_________。
(2)下图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环境中某些因素与玉米植株光合作用的关系。

①如图甲所示:即使CO2度超过B点,光合作用强度也不再增强,此时若能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______,光合作用强度还会继续增强。请说出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____________。
②如图乙所示:B点处限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C点时,玉米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
(3)将某植物体形态、大小、生理状况相同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
理1h,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1h,测其重量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
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 别
1
2
3
4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①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暗处理时,随温度升高,叶片重量             ,其原因是                                   
②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            mg,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       组叶片。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          ;27℃时绿叶的净光合速率是           mg/h;
(4)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利用玉米幼苗及其它用具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健康玉米未长出叶片的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B;
              
              
实验结果和相关结论:
A               
B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1.D2.D3.C 4.B 5.C

6.A  7.B  8.D  9.C   10.A   11.D  12.A13.B

14、BD15、AC16、D17、C 18、AB  19、A20、C 21、C 

22.答案(1)A、B、C、E、G、H、I

(2) 原理图2分,电流表外接和变阻器分压各1分,实物连线图4分,电流表外接和变阻器分压各1分,开关接通后输出电压最小1分,电流方向与电表极性一致1分。(3)设长度为L,截面外边长为a,电压为U,电流强度为I。电阻R==,截面积s=故有a2-=解得d==2

 

23.(15分)

解析:单摆首次摆到最低点的时间t1=T=

B球下落的时间t2=

T1=t2    得a=8m/s2

=0.2

24.(19分)(5)PA-PRn=0     (1)    P=    (2)

Ek+EkRn=4.581×10-12J    (3)

由(1)、(2)、(3)式得

Ek2=5.55×10-12J

EkRn=0.10×10-12J

(6)f=      r=      ra==0.5m

由r=得    =     rRn=0.012m

(7)R=   R=1.8m

25、解:(1)E的方向向右,A与B碰撞前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qEL=mV02    E=

(2)A和B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有:

mV0=m(-)+2mVB    VB=V0

B运动到C所用时间:tB==

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由运动学和动力学公式得

L=tA+??tA2

解得tA=>

故A第二次和B相碰,一定是在B和C相碰之后。

(4)       B和C相碰,动量守恒, 2m=4m+2mVB

VB’=0   故W=qEL

26、(16分)(1)①Cu + 2H2SO4(浓)CuSO4 + SO2↑+ 2H2O,

2Cu+2H2SO4+O2=2CuSO4+2H2O     ②B装置中导气管长进短出    

③Na2SO3、Na2SO4、NaOH    (2)做实验、查资料、请教老师和别的同学等   

    (3)①在通入O2之前,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   

②否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溶液中的Cu2会和NaOH反应,Cu2+的蓝色会干扰滴定终点的正确判断

27、(18分)(1)O=C=O     用作燃气 

(2)①2Fe2++4Br+3Cl2=2Fe3++2Br2+6Cl

    ②2Fe2++Br2=2Fe3++2Br

  ⑤Fe+2Fe3+=3Fe2+

28、(15分)(1)2.1×102  4.5×103mol/L (2)碳酸氢根之间的质子传递 (3)酚酞、甲基橙

 

 

 

29、(9分)(1)C4H4  (2) 

 

(3)

 

 

 

 

30、解析:结合图解分析,掌握调节的方式、原理和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要帮助学生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去除胃期刺激和长期刺激。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运动神经末梢及胃腺    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2)血液循环   

(3)微碱性环境中使胃蛋白酶失活   

(4)将小狗食管切断后喂食,让食物经口腔进入食管后流出体外而不进入胃,观察并分析胃液分泌情况

31、(1)下图                       

注:①要求标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非编码区,缺一不可;②在编码区上游标出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2)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3)DNA(甚因)转录→RNA翻译→伴孢晶体蛋白      

(4)①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注:严格掌握专用名词的正确书写,有错别字要坚决扣分。

②许多细菌及酵母菌  限制性内切酶 见右图

(5)D                     

(6)1/4     配子不携带抗虫基因的概率为1/2,受精时,各类型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7)叶绿体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给下一代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