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由表达思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真名管谟业,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The Noble Prize in Literature),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有关他的介绍。

1955年7月
出生于山东潍坊, 农民的儿子
1981年
开始写作,小说家和短篇故事家
1988年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由他的小说改篇
2011年
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
成为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居住地成了旅游景点。
你的感想(请考生自拟1-2点)
注意:1.词数90左右。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已写好,不计人总词数;     
2.短文应把表格中所示内容表达完整,句式规范,字迹工整;
3.可以适当发挥,使条理清晰,内容完整,意思连贯,请考生在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与校名;
4.参考词汇:novelist小说家;Red Sorghum«红高粱»;The Frog«蛙»;The Mao Dun Prize in Literature茅盾文学奖
The Chinese writer Mo Yan was famous for getting the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is true name is Guan Moy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真名管谟业,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The Noble Prize in Literature),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有关他的介绍。

1955年7月

出生于山东潍坊, 农民的儿子

1981年

开始写作,小说家和短篇故事家

1988年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由他的小说改篇

2011年

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

成为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居住地成了旅游景点。

你的感想(请考生自拟1-2点)

注意:1.词数90左右。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已写好,不计人总词数;     

2.短文应把表格中所示内容表达完整,句式规范,字迹工整;

3.可以适当发挥,使条理清晰,内容完整,意思连贯,请考生在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与校名;

4.参考词汇:novelist小说家;Red Sorghum«红高粱»;The Frog«蛙»;The Mao Dun Prize in Literature茅盾文学奖

The Chinese writer Mo Yan was famous for getting the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is true name is Guan Moy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真名管谟业,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The Noble Prize in Literature),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有关他的介绍。
1955年7月
出生于山东潍坊, 农民的儿子
1981年
开始写作,小说家和短篇故事家
1988年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由他的小说改篇
2011年
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
成为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居住地成了旅游景点。
你的感想(请考生自拟1-2点)
注意:1.词数90左右。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已写好,不计人总词数;     
2.短文应把表格中所示内容表达完整,句式规范,字迹工整;
3.可以适当发挥,使条理清晰,内容完整,意思连贯,请考生在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与校名;
4.参考词汇:novelist小说家;Red Sorghum«红高粱»;The Frog«蛙»;The Mao Dun Prize in Literature茅盾文学奖
The Chinese writer Mo Yan was famous for getting the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is true name is Guan Moy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
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
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
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
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
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
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
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小题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确立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
【小题2】.文章由直接反驳转到间接反驳起过渡作用的是第几段?它在内容上是怎样承上启下的?请结合原文作答。(5分)
【小题3】.联系全文,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共同特征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C.他们前仆后继的战斗。
D.他们总不为大家所知道。
【小题4】.文章⑦—⑨段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5】.今天的中国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国民的自信力,请依照例句按要求续写。(5分)例句:杨利伟,用自信的挥手代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高度;
续写:                                                              
                                                              
他们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水 问
王猛

当我们潜入蓝藻丛生的滇池底部,去寻找消失已久的栲栳鱼,我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湖水?当我们在海河岸边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打井队寻找水源的失败经历时,我们想知道那些地下几百米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而且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华北等人口聚集的地区,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低于以色列、中东等地区。
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悄悄开始。
在富裕的南方,几十万人,一夜之间就可能没有水喝;在淮河岸边,一场污水过后,所有河蟹养殖户彻底破产;在发展中的北方,河流的生命几乎绝迹;长江的河道里,人们花费上百万元,只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名叫白鳍豚的水生鱼类;“太湖美”、“汾河清”这样的歌曲在全国的水污染地图面前显得滑稽、尴尬。从北到南,七大流域正在水污染危机崩溃的边缘。
水是宽容的,因为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大部分肮脏的东西。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史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利益驱动、制度缺失、道德沦丧,对比农耕文明,对比泰晤士河的治理,一味追求利益与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

在开封城几十公里外,悬在几百万人口上方的黄河,又让我们不断地思考洪水的出路;在漳河两岸,每年夏天都会增派武警来保护水源;在城市里,拉动任何一个抽水马桶,宁夏缺水地区全家人一星期的生活用水就全部被冲到了下水道;在有些地方,水很贵,一瓶矿泉水的价格甚至比97号汽油还要贵两倍……
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对一户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而言,当节水比浪费水还要多花钱的时候,为什么要节水?当浪费水仅仅只是一个道德问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节水?
节水不仅是我们面对生存危机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道德与制度建设能力的一次机会。

黄河源头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要搬迁了,原因是没有水;太湖之滨的大款要搬走了,原因是水脏了;世界第四大湖——咸海,已经消失了一半;我们儿时记忆中的河流几乎全部干枯了——我们的祖先是否想象过我们今天的遭遇?
人类的文明诞生在大河两岸,苏美尔人的崛起就是因为找到了与水和谐相处的方式;但是,苏美尔文明的消亡,也正是由于对水的过度利用。两百多年以前,人类发明了蒸汽机——一种利用水循环的机器,它推动着我们到达了今天的文明程度。我们生活在地球历史中最美好的时期,但是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水可以诞生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
面对水,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新的文明方式,我们还能在地球上待多久?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第6期)
【小题1】中国面临水资源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2】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表达效果。(6分)
⑴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⑵一味追求利益与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这个问句是哪种类型的问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⑶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想一想,我们缺的是什么呢?)
【小题3】如何治理水资源,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下面对新观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变水的宽容的特点,拒绝肮脏的侵害。
B.提高民族道德水平,建立起人们的新观念:认识到节约比经济利益更重要。
C.国家要加强节水的法律法规建设,地方要加强节水的制度建设。
D.寻找、建立新的文明发展方式。
【小题4】文章结尾告诉我们,如果要治理好水资源,就要找到新的文明方式。那么,这新的文明方式是怎样的呢?又如何实现这种新文明呢?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