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把划线的句子译成汉语. .六.词汇运用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部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日:“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
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后汉书·卷二十七》)
【注】①君房:候霸的字。②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王吉、贡禹均为后汉昭宣时人,二人志同道合;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朱博,最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自厉:自我发奋
B.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 视事:办公
C.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见拜:看到就拜见
D.而后所举都陷罪,丹以免坐:受牵连获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辄载酒肴田间辇来
B.遵闻有惭色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C.化大洽项王谓骑曰
D.丹未许也始臣解牛之时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丹“资性方洁”的一组是    (    )
①王莽时,连征不至                 ②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③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④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
⑤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         ⑥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②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4分)
(2)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 (5分)
(3)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求谏
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主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政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之。 勖:勉励
B.亦诛死寻:不久
C.如属文之士属文:叮嘱写文章
D.言语致失次第次第:(言语的)顺序、先后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皆失举措若是,孰能御之
B.愚臣处不讳朝师道不传也久矣
C.言不用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D.又比见人来奏事乃使从衣褐
【小题3】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A.① ② ④B.② ③ ④C.① ③ ⑤D.① ② 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4分)
(2)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4分)
(3)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传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华性孝,士论之多:赞美。
B.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薄:攻击。
C.击之湖中,蔑不胜矣逆:迎战。
D.守仁不赴,请归省:探望。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守仁“多智善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 
②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③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④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⑤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⑥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风度,有才华,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更是早早就中了进士。被谪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王守仁的出生及童年非常有传奇色彩。他在母腹中待的时间较长,名字是云中神人所赐,直到五岁被异人拍打而且改名后,才开口会说话。
C.王守仁个性有刚有柔。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主持正义,结果被廷杖遭贬谪。张忠、许泰等人故意刁难时,他又隐忍宽仁,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不仅通晓兵法战策,在平定宁王造反的过程中,多出奇计,指挥若定;而且善于射箭,曾以“三发三中”赢得京军欢呼。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5分)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敏求字次道,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预苏舜钦进奏院会,出签书菜庆军判官。王尧臣修《唐书》,以敏求习唐事,奏为编修官。持祖母丧.诏令居家修书。卒丧,同知太常礼院。
石中立薨,子继死,无他子。其孙祖仁疑所服,下礼官议。敏求谓宜为服三年,当解官,斩衰。同僚援据不一,判寺宋祁是其议,遂定为令。加集贤校理。从宋庠辟,通判西京。为群牧度支判官。坠马伤足,出知亳州。治平中,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大常寺。
英宗在殡,有言宗室服疏者可嫁娶,敏求以为大行未发引,不可。逾年,又有言者。敏求言宗室义服,服降而练,可嫁娶矣。坐前后议异,贬秩知绛州。王珪、范镇乞留之,使成实录。神宗曰:“典礼,国之所重,而误谬如是,安得无责。”然敏求议初不误,曾公亮恶礼院刘瑾附敏求为说,故因是去之。是岁,即诏还。
徐国公主以夫兄为侄奏官,敏求疏其乱天伦,执正之。王安石恶吕公著,诬其言韩琦欲因人心,如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出之颍州。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陈失实。安石怒白于帝,命陈升之改其语,敏求请解职,未听。
会李定自秀州判官除御史,敏求封还词头,遂以本官右谏议大夫奉朝请。策试贤良方正,孔文仲对语切直,擢置优等,安石愈怒,罢文仲。人为敏求惧,帝独全护之,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邓润甫为帝言:“比群臣多尚告讦,非国家之羌,宜登用敦厚之士,以变薄俗”乃加敏求龙田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掌均国公笺奏。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礼部侍郎。 (《宋史·敏求列传》有删节)
[注]①斩衰:丧服名,衰(cuī)通“縗”。“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②大行:指皇帝的葬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僚援据不一,判寺宋祁其议是:赞同
B.集贤校理加:升任
C.曾公亮恶礼院刘瑾附敏求为说,故因是之去:离开
D.王安石恶吕公著,诬其言韩琦欲人心因:利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敏求刚正方直的一组是
①判寺宋祁是其议,遂定为令
②敏求疏其乱天伦,执正之
③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陈失实
④安石怒白于帝,命陈升之改其语,敏求请解职
⑤策试贤良方正,孔文仲对语切直,擢置优等
⑥乃加敏求龙图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掌均国公笺奏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⑤⑥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求认为石中立之孙石祖仁应为石中立穿斩衰服丧三年。后来,敏求官职几度升迁,应宋庠的请求,先后担任西京通判、群牧度支判官、亳州知府、仁宗实录检讨宫等职务。
B.敏求在宋英宗死后较疏远的皇族成员什么叫候可以婚嫁这个问题,看法前后不一,因而被降为绛州知府。但同年就被召回京。
C.王安石因不喜欢吕公著而想诬陷吕公著,并传旨让敏求在诏书中说明吕公著的罪状,敏求认为不妥而没有照做,之后想辞官,但皇帝并末批准。
D.敏求在主持贤良方正的考试时,因为孔文仲对答时语言刚正不阿,所以把他放在优等的位置上,却因此又触怒了王安石。在人们为敏求的处境担忧时.皇帝却保全了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典礼,国之所重,而误谬如是,安得无责。(5分)
(2)比群臣多尚告讦,非国家之美,宜登用敦厚之士,以变薄俗。(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