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在一只倒扣的大烧杯中.正放两只小烧杯.其中A杯中盛有足量浓盐酸.B杯中盛有少量滴有酚酞的溶液.请回答:(1)放置一段时间后.B杯中会有怎样的现象? .(2)上述现象能说明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为 ,上述现象能说明盐酸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下图所示,在一只倒扣的大烧杯中,正放两只小烧杯。其中A杯中盛有足量浓盐酸,B杯中盛有少量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稀溶液。请回答:

(1)放置一段时间后,B杯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该现象说明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按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塞上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然后放入到盛有90℃热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热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a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b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1)图A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没有与氧气接触
没有与氧气接触

(2)如图B所示,将一只空、冷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根据已有知识推测该实验的现象是
水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水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你推测该现象的依据是
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3)如图C所示,将茶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过了一会儿,
上层
上层
蜡烛先熄灭.
(4)逃离发生火灾的房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C
C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匍匐身体逃出
C.成站立姿势跑出              D.淋湿衣服爬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横店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意外发现铁丝的表面有少量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他们对该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探究一下该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气体是H2
猜想二:该气体是SO2
猜想三:该气体是O2
【讨论分析】进过思考分析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是错的,理由是
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现象不符
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现象不符
,并提出了猜想四:
该气体是H2和O2的混合物
该气体是H2和O2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其余的猜想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先装入足量的铁粉,再加入适量的水将长颈漏斗下端液封,将铁丝改为铁粉做实验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打开活塞K1、K2,通一会儿氮气,通入氮气是为了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4)关闭K1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5)一会儿后在尖嘴处放一根燃着的木条,然后倒扣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A中
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2)B处气体安静的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结论】猜想一成立
【反思】
(1)长颈漏斗除了有能添加药品的作用之外,还有
调节装置气压(缓冲或安全等)
调节装置气压(缓冲或安全等)
的作用
(2)对于实验中的意外现象我们应该
查找原因等合理即可
查找原因等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资料中“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这一记载十分感兴趣,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测氢硫酸溶液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测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数小时未见变浑浊,如图三.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也更明显些,如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
H2S的挥发
H2S的挥发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2=2HI+S,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3)实验三的设计意图是
检验氢硫酸长期存放变浑浊的原因是否为“氢硫酸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
检验氢硫酸长期存放变浑浊的原因是否为“氢硫酸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

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防止因通入空气过快而使H2S大量挥发
防止因通入空气过快而使H2S大量挥发

(4)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H2S=H2↑+S
H2S=H2↑+S
(用反应式表示).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简单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验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通过实验验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右图),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1)发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2)实验结论:_______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

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右图),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        和碳元素。

【反思与评价】请你对小刚同学设计或结论予以评价。              

                         。(写出两点即可)

探究三:探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是否有关。

小军同学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过一会儿蜡烛会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小军同学又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有关系吗?

【建立假设】假设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成正比。

【收集证据】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重复实验四次,分别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蜡烛燃烧的时间

实验次数

长蜡烛

短蜡烛

第一次

23.1 8 s

26.06 s

第二次

23.19 s

24.94 s

第三次

20.02 s

21.45 s

第四次

15.16 s

19.10 s

【获得结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长的蜡烛燃烧时间较短,得出结论:                                 

【交流评价】为什么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不成正比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