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为减少二氧化碳而制定的国际公约某研究小组为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实验:用50mL注射器吸取红色含酚酞的稀氨水(氨水是一种碱,具有碱的性质)10mL,并密封,然后在下列地点分别抽取空气到50 ml刻度处,堵住注射器吸入口,振荡后,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下,小心地将余气排出。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n),直至注射器内溶液的红色褪去。记录数据如下表:
取样地点 | 平均抽气次数(n) | 气体CO2的含量(体积) |
空旷的操作上 | 30 | 0.030% |
在刚下课的教室里 | 20 | |
汽车流量较大的车站旁 | 15 |
(1)已知抽气次数与C02的含量(体积)成反比,请计算并填写上表的两个空格。
(2)这个实验中使红色褪去的化学原理是 。
(3)请提出一个能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防止温室效应的可行措施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用NaOH溶液吸收SO2,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2NaOH+SO2=Na2SO3+H2O
若用20g NaOH溶液吸收1000L已除去CO2的空气样品,溶液质量增重了0.64g。
已知此时空气的密度约为1.3g/L,求:
(1)被吸收的SO2的质量。 (2)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空气中S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用NaOH溶液吸收SO2,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2NaOH+SO2=Na2SO3+H2O
若用20g NaOH溶液吸收1000L已除去CO2的空气样品,溶液质量增重了0.64g。
已知此时空气的密度约为1.3g/L,求:
(1)被吸收的SO2的质量。 (2)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空气中S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由于地球的二氧化碳剧增,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造成的惨剧使世人记忆犹新。消除“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广泛植树造林。已知180g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时放热2804KJ,太阳每分钟对地球表面辐射能量为2.1J/cm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设光合作用时太阳能量利用率为10%,每片树叶面积以10cm2计算,这样的树叶100片要合成1.8g葡萄糖,问:
(1)需光照多长时间?
(2)若空气中含CO2质量分数为0.3%,需要标准状况下空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29g/L)
(3)若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29g/L,问光合作用时除生成1.8g葡萄糖,还放出氧气多少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