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常用两种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① 用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②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装置B 中的仪器a 是分液漏斗.通过活塞的“开 .“关 可以随时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从而控制氧气的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酒精灯
、b
铁架台
铁架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A
(填序号),如何将高锰酸钾装入容器内:
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将高锰酸钾粉末送入试管底部
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将高锰酸钾粉末送入试管底部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依据是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面是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①加热;②收集气体;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装入高锰酸钾;⑤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顺序为
③④⑤①②⑦⑥
③④⑤①②⑦⑥

(5)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的可能原因:
①水槽中的水呈紫色
试管口处未加一团棉花
试管口处未加一团棉花

②加热的过程中,试管破裂
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③收集氧气结束时,水沿导管进入试管
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气管
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气管

④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有气泡冒出就马上收集
有气泡冒出就马上收集

(6)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B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催化
催化
作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7)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选用
A
A
(填序号)发生装置制取甲烷,收集气体时可选用
C
C
D
D
(填序号).
(8)实验室用FeS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可以制取H2S气体,该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选用
B
B
(填序号)发生装置制取H2S,收集气体可以用
E
E
(填序号)
(8)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双氧水生成氧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     设:双氧水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末,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此实验中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排水法
排水法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双氧水 5%双氧水
催化剂 1g红砖粉末 1g二氧化锰
时间 165秒 46秒
结   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反   思:双氧水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红砖粉末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质量
质量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是否改变.
双氧水生成氧气的快慢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双氧水生成氧气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
假    设: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H2O2的质量分数有关.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H2O2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二: 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精英家教网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明在实验室中用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B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请分别写出小明、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小红所选方案的两个优点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5)如图所示,将收集到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该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精英家教网
(6)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7)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可选用以上装置中的
 
(填字母)作为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如果用F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8)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到1.6g氧气需要高锰酸钾质量是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有关气体.

(1)用A装置来KMnO4固体制取O2,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做我们学过的铜绿分解实验,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
  △  
.
 
2CuO+H2O+CO2
Cu2(OH)2CO3
  △  
.
 
2CuO+H2O+CO2

(2)C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防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没有
没有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3)利用B\C组合装置测得反应生成气体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利用该装置测得气体体积,实际包括反应生成的气体,还有滴入锥形瓶内的液体的体积,所以,所测得结果偏大
利用该装置测得气体体积,实际包括反应生成的气体,还有滴入锥形瓶内的液体的体积,所以,所测得结果偏大

(4)实验室里还可采用B图装置,通过用MnO2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H202)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5)某研究小组对用H2O2分解生成H2O和O2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他们进行以下实验:
①往盛有5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②往盛有5mL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克MnO2,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③往盛有5mL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克Fe2O3,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④经检验,②,③中反应后试管中仍分别含有a克MnO2和a克Fe2O3
问题:(1)MnO2和Fe2O3是上述反应中的
催化
催化
剂.
(2)实验②,③中的H2O2的浓度(ω%)以
5%
5%
为宜.
研究小组还对溶液浓度、催化剂的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选取了部分实验数据: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浓度 时间(min)
条件
30%H2O2溶液 15%H2O2溶液 5%H2O2溶液
a克MnO2 0.2 0.8 2.0
a克Fe2O3 7.0 9.0 16.0
问题:(3)从上表中能得出哪些结论?
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比Fe2O3
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比Fe2O3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H2O2浓度越大,产生氧气的速度越快.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H2O2浓度越大,产生氧气的速度越快.
(至少写两点)
(6)[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往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往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在水泥块的作用下能够分解产生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在水泥块的作用下能够分解产生氧气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起能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水泥块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水泥块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干燥
干燥
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
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水泥块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水泥块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