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7,福州,14)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某实验小组用含有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稀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两组,一组在光照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之比如表表示(不考虑水分蒸发).由该实验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升 Ca2+浓度比 K+浓度比 Mg2+浓度比
光照 1 4:3 1:4 9:5
黑暗 0.43 11:10 1:3 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水.
(1)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总结出氨的物理性质是
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写出一条即可);
(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使用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
A
A
(填装置序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②同学们一致认为,选择C装置收集氨气不合理,理由是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③装置A除用作某些气体的发生装置外,还可进行其它实验,如
加热碳酸氢铵
加热碳酸氢铵
(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分别表示N2、H2、NH3.在催化剂表面(下图中表示催化剂表面)N2和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五张图表示如下:

①观察上图,可发现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E→
D
D
A
A
B
B
→C(在括号中填写其它三张图示的序号);
②综合以上五张图示,你能总结出的有关化学反应的一条结论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利用氨气进行“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a.将干燥的集气瓶B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并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b 完成为止);
b.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气瓶A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氨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
K1
K1
(选填“K1”或“K2”)处导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气;
c.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写出c步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NH3+HCl=NH4Cl
NH3+HCl=NH4Cl

②上述c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
微粒(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近期发生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国家规定:每100g婴幼儿奶粉中蛋白质必须达12g-25g.为了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为氨气,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
①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一种氨基酸,丙氨酸中C、H、O、N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36:7:32:14
36:7:32:14

②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30g尿素中含氮元素
14
14
g.
③图2是某奶粉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现取该奶粉样品100g,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氨气的质量为3.74g.

通过计算说明:该奶粉包装袋上所注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真实(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实验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试管a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
试管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a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兴趣小组对实验后试管a内的固体成分发生了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反应后试管a内的固体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小静同学认为该固体全部是铜;
小华同学认为该固体是铜与氧化铜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东同学认为该固体是铜与________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明同学则认为该固体可能是铜、木炭和氧化铜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明显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Ⅰ
取少量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溶液变成蓝色固体中________

方案Ⅱ

玻璃管中是反应后固体,通入足量空气
澄清石灰水________固体中不含木炭
【反思评价】:________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
【定量探究】:求反应后试管a内的固体物质中铜的质量
取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19.2g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冷却后称量所得固体为14.8g,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浑浊,过滤得沉淀质量为10g.
【解题过程】:
【查阅资料】:铜的另一种氧化物氧化亚铜(Cu2O)是红色固体,常温下可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实验探究】:
检验铜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实验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试管a内发生的现象是
出现红色固体
出现红色固体
,试管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a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uO+C
 高温 
.
 
2Cu+CO2
2CuO+C
 高温 
.
 
2Cu+CO2

实验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兴趣小组对实验后试管a内的固体成分发生了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反应后试管a内的固体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小静同学认为该固体全部是铜;
小华同学认为该固体是铜与氧化铜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东同学认为该固体是铜与
木炭
木炭
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明同学则认为该固体可能是铜、木炭和氧化铜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明显不成立,原因是
充分反应后,氧化铜和木炭中只剩下一种
充分反应后,氧化铜和木炭中只剩下一种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Ⅰ
取少量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 溶液变成蓝色 固体中
氧化铜
氧化铜

方案Ⅱ

玻璃管中是反应后固体,通入足量空气
澄清石灰水
不变浑浊
不变浑浊
固体中不含木炭
【反思评价】:
小华
小华
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
【定量探究】:求反应后试管a内的固体物质中铜的质量
取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19.2g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冷却后称量所得固体为14.8g,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浑浊,过滤得沉淀质量为10g.
【解题过程】:
【查阅资料】:铜的另一种氧化物氧化亚铜(Cu2O)是红色固体,常温下可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实验探究】:
检验铜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的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铜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后充分振荡,若发现溶液变成蓝色,则含有Cu2O,若没发现溶液变成蓝色,则不含Cu2O
取少量铜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后充分振荡,若发现溶液变成蓝色,则含有Cu2O,若没发现溶液变成蓝色,则不含Cu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