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有水生成.但此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0.依据联合国公约.要求限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居住的地球. (1)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2)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你建议采取的可行措施① ,②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甲、乙两组离子:

甲组

Na

Ba2

Mg2

Fe3

乙组

Cl

OH

CO

SO

ABCDE五种化合物都是由这两组中的各一种离子组成(离子可重复使用),这五种化合物的性质如下:

1A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2B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要向B中加入Na2SO4溶液则产生A

3C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向C中加入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仅部分溶解.

4D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加入B溶液也有白色沉淀产生,此沉淀溶于盐酸且生成无色、无臭的气体.

5E物质是红褐色固体,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根据以上性质,试推断A为(写化学式,以下同)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⑵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为   ;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⑶小丫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讨论】小丫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小敏认为此结论不合理,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     ;易拉罐为什么又后鼓起来?是不是反应又产生了气体,该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a.可能是CO2      b.可能是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不仅与酸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

【实验验证】

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证明猜想  成立;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产生气泡。该步实验的目的是 

【结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思与应用】在生活中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物质,也不能盛装  性物质。

【解析】(1)熟知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2) (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属于“固液不加热型”.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据此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即可.由于实验测得的气体为F装置内的CO2气体的体积,而空气中也有CO2,又因为CO2既不溶于植物油,也不和植物油反应,所以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CO2溶于水、防止CO2与水反应、防止CO2与水接触;所以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就不会有明显影响.

(3)【讨论】根据碳酸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

【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猜想,可能是氢气;

【实验验证】①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②根据实验内容和过程进行分析;

【结论】根据CO2与NaOH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反思与应用】根据铝的性质分析铝制容器使用注意的事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
(1)自来水属于
混合物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肥皂水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

(2)某同学收集到一杯有臭味的混浊污水,先用滤纸进行过滤,过滤时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漏斗
,过滤后发现水虽然变清,但是依然有臭味,能够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用活性炭吸附
用活性炭吸附

(3)该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其实验原理:
通电
氢气+氧气
通电
氢气+氧气
,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试管1中的气体是
氢气
氢气
,此实验能够证明水的组成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3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如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    ②生石灰    ③氢氧化钠固体    ④铁粉
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
,理由是
因为这两种物质均有强烈的腐蚀性

(4)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与解释
 实验1
初步判断
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该样品为白色固体.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铁粉和硅胶
 实验2
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震荡. 形成白色浑浊液体,试管壁发热. 结论与相关反应方程式
该保鲜剂仍有效,CaO+H2O=Ca(OH)2
 实验3
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过滤实验2所的液体,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溶液变浑浊.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氧化钙
,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将滤渣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活动反思】
(5)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某同学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直接取原固体滴加酚酞溶 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是否含有该物质,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不合理,因为既使没有Ca(OH)2,CaO与酚酞溶液中含有的水发生反应也会生成Ca(OH)2而使酚酞变红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抽真空(或在食品袋中充氮气、二氧化碳等)
.(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溧水县二模)小杰和小燕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若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
①C+2CuO2Cu+CO2↑②C+CuOCu+CO↑
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请完成下列空白处)
(一)提出问题:木碳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单质铜外,另一种生成物是什么?
(二)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物有三种可能:
(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  (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   (3)产物是______.
(三)设计方案:
(1)检验CO2的方法是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2)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位同学分别提出了检验CO的方案,但都被大家否定了.请在下表中写出不可行的原因.

 检验方案不可行的原因
小杰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观察能否存活③_____________
小燕点燃生成的气体,观察能否燃烧④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后,他们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与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中,制成试纸(试纸遇一氧化碳立刻变蓝,而遇二氧化碳不反应)
(四)实验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1):

实验现象检验方案
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有Cu生成
B中黄色试纸变蓝有⑤_____生成
C中⑥___________有CO2生成
 
(五)反思与评价:
(1)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2)实验结束时,为防止铜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橡皮塞取下,因此若没有B试剂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
(3)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装置C后应添加的装置是______.
(六)拓展与交流:
如果用如图2装置代替图1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赶”出来,该气体可能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