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50 mL (3)分析探究:将铁粉加入到盛盐酸的烧杯中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哪两组实验用来探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 的假设? .(4)讨论反思:事实上.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反应物的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请你解释“盐酸浓度越大.与铁粉反应越快 的原因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0.04
kg.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即可)

(3)分析20℃,将3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kg.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______.
(3)分析20℃,将3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kg.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______.
(3)分析20℃,将3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实验
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
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①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4)再提出问题:“铜绿”受热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呢?设计与实验如图:
精英家教网
①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加热,至完全分解.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③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综上写出铜绿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④如果将B、C两装置对调,行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30、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雨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容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小玲发现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与氧气或水接触

(2)查阅有关资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了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块小铜片分别按如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氧气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谈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氧气
(填写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出的结论填空:
(1)写出一份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保持金属表面的干净;在金属表面镀铬或镀锌;刷漆;涂油等.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与氧气隔绝或充入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如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