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老师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气体燃烧起来.于是李平和张红各自都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为了验证他们谁的假设成立.你应该要求老师再提供一种试剂.该试剂如果参与了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表示为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验课上,老师带来一瓶无色的气体,与大家一起探究.
(1)首先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提出假设:
李平同学说可能是 H2,赵林同学说可能是SO2,向欣同学说可能是O2,张红同学说可能是CH4,老师的评价是______说的对.
(2)赵林同学用右图的方式来否认自己的假设,其错误操作是______.
(3)老师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气体燃烧起来,于是李平和张红各自都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为了验证他们谁的假设成立,你应该要求老师再提供一种试剂,该试剂如果参与了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课上,老师带来一瓶无色的气体,与大家一起探究。
 (1)首先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提出假设:
李平同学说可能是H2,赵林同学说可能是SO2 ,向欣同学说可能是O2 ,张红同学说可能是CH4 ,老师的评价是            说的对。
(2)赵林同学用如图的方式来否认自己的假设,其错误操作是                              
(3)老师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气体燃烧起来,于是李平和张红各自都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为了验证他们谁的假设成立,你应该要求老师再提供一种试剂,该试剂如果参与了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课上,老师带来一瓶无色的气体,与大家一起探究.
(1)首先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提出假设:
李平同学说可能是 H2,赵林同学说可能是SO2,向欣同学说可能是O2,张红同学说可能是CH4,老师的评价是    说的对.
(2)赵林同学用右图的方式来否认自己的假设,其错误操作是   
(3)老师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气体燃烧起来,于是李平和张红各自都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为了验证他们谁的假设成立,你应该要求老师再提供一种试剂,该试剂如果参与了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实验课上,老师带来一瓶无色的气体,与大家一起探究.
(1)首先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提出假设:
李平同学说可能是 H2,赵林同学说可能是SO2,向欣同学说可能是O2,张红同学说可能是CH4,老师的评价是
四个同学都
说的对.
(2)赵林同学用右图的方式来否认自己的假设,其错误操作是
直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体气味

(3)老师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气体燃烧起来,于是李平和张红各自都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为了验证他们谁的假设成立,你应该要求老师再提供一种试剂,该试剂如果参与了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表示为
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①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选用C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
A.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B.当导管口停止冒出气泡时 C.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③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现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
A.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B.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锥形瓶
(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并进行相关计算,请你参与他的活动.
实验组装与准备:经过分析,小明选取A、D装置并进行适当地改动、组装,如图.

①小明认为装药品前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②如果用上图装置制取气体,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设计:
Ⅰ设计思路:根据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再计算所需鸡蛋壳的质量.
Ⅱ操作步骤:将含杂质20%的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取一定的质量,放在锥形瓶里,然后往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集气瓶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2.2L(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0g/L).
Ⅲ数据处理: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进行相关计算.
计算过程:
请计算所需鸡蛋壳的质量.
实验反思与评价:
①误差分析:实验中,如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写“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实验操作中,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