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过程]甲同学按甲装置实验.在给草酸晶体加热时.先 .然后固定在 底部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同学按乙装置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干燥管的尖嘴处点火能燃烧.乙同学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气体为CO.他的操作是 .现象是 .[实验结论]第 种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缺陷.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而且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因此实验中常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实验.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请你谈谈乙装置优于甲装置之处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学们为了研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资料】
①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MnO2
.
2KCl+3O2↑.
②氯酸钾和氯化钾均能溶于水.
【实验一】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编号 KClO3/g 氧化物 产生气体的体积(mL) 耗时(s)
1 0.6 / 67 1800
2 0.6 0.2g二氧化锰 67 36.5
3 0.6
 
g 氧化铁
67 89.5
(1)实验3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2)以上实验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3)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二】为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Ⅰ.在实验3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红色固体,洗涤干燥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为0.2g.
Ⅱ.将一定量的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如图进行实验:
精英家教网
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
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A 红色固体全部变黑 生成了铁
B 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二氧化碳
(4)写出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剂.
【实验反思】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研究剩余固体的成分,丙同学查阅了以下资料:
铁粉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磁性
与CO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稀盐酸反应 反应 生成氯化亚铁和水 生成氯化铁和水 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5)丙同学认为剩余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原因是
 

(6)测定剩余固体的组成.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2
 
 
剩余固体中只有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是由Cu、Fe2O3、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其中一个小组同学提出如下猜想并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Fe2O3 ②是Cu、Fe2O3的混合物 ③是Fe2O3、Fe(OH)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①2Fe(OH)3Fe2O3+3H2O
②无水CuSO4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③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_______(填猜想中的序号)。
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按图2称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CO片刻,然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冷却至室温。
【反思评价】(2)实验时通入CO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看,图2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观察到A装置中红色粉末部分变黑,则猜想______正确(填序号)。
【拓展延伸】(6)丙同学认为: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还可以这样探究猜想①和②。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即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②。你认为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是由Cu 、Fe2O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其中一个小组同学提出如下猜想并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只有Fe2O3  

②是Cu 、Fe2O3的混合物

③是Fe2O3、Fe(OH)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2Fe(OH)3     Fe2O3 +3H2O    

(2)无水CuSO4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3)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2FeCl3+Cu    2FeCl2+CuCl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2)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按图12称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CO片刻,然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冷却至室温。

【反思评价】               

(1)实验时通入CO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从环保角度看,图12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4)如果观察到A装置中红色粉末部分变黑,则猜想         正确(填序号)。

【拓展延伸】丙同学认为: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还可以这样探究猜想①和②。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即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②。你认为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是由Cu 、Fe2O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其中一个小组同学提出如下猜想并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只有Fe2O3  
②是Cu 、Fe2O3的混合物
③是Fe2O3 、Fe(OH)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2Fe(OH)3     Fe2O3 +3H2O    
(2)无水CuSO4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3)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2FeCl3+Cu    2FeCl2+CuCl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2)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按图12称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CO片刻,然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冷却至室温。

【反思评价】               
(1)实验时通入CO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从环保角度看,图12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4)如果观察到A装置中红色粉末部分变黑,则猜想        正确(填序号)。
【拓展延伸】丙同学认为: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还可以这样探究猜想①和②。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即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②。你认为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是由Cu 、Fe2O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其中一个小组同学提出如下猜想并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只有Fe2O3  
②是Cu 、Fe2O3的混合物
③是Fe2O3 、Fe(OH)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2Fe(OH)3     Fe2O3 +3H2O    
(2)无水CuSO4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3)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2FeCl3+Cu    2FeCl2+CuCl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2)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按图12称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CO片刻,然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冷却至室温。

【反思评价】               
(1)实验时通入CO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从环保角度看,图12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4)如果观察到A装置中红色粉末部分变黑,则猜想        正确(填序号)。
【拓展延伸】丙同学认为: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还可以这样探究猜想①和②。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即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②。你认为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