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让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能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⑵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物中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是,从微观的角度还能获得一条关于物质变化的信息是。

  ⑶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丽同学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据此表回答问题:

  

①我发现其中有一处元素符号不正确,应该改为;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在化学反应中它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下转T15版)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酚酞溶液

  B水和汽油 闻气味 点燃高锰酸钾

  C铁粉和木炭粉 磁铁吸引 看颜色 盐酸

  D厨房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 食盐 铜片 植物油

⑷右图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填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B.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

    C.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D.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之一,周期表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性质呈规律性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发生

    C.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D.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砖石”,分子是一定种类、一定数目的“原子集合”,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的原子或原子集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 2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O2的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残渣中只有二氧化锰难于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符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分离得到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                   保持不变。

(3)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实验装置中,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

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                                           

请在图G方框内     画出补充的仪器,完成测量生成CO2的体积装置

(用黑色水笔画图)。取25克大理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 收集到二氧化碳为8.8克,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为多少摩尔?并求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一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和蔗糖搅拌后全部溶解但得到的不是溶液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是化合反应
C.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固体物质时,将砝码与物品放反了,结果读出固体质量为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为4.6克。
D.“”符号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