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于赤道上的各地来说.不正确的叙述有 A.一年中有两次受到阳光直射 B.一年内的每一天都是昼夜等长 C.一年内的每一天正午看太阳均在头顶上 D.一年中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的形状

  在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认识地球的真面目。如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希腊人则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是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

  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一天毕达哥拉斯来到海边,眺望水平线那边驶来的帆船。他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初露出水平线的总是船桅的梢,然后才出现帆,最后出现整个船身(图1)。经过思考,他断定大地的表面是圆形的。

图1

  170年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为这种说法提出了证据。他发现,当一个人向北方旅行时,天空上的各种星辰相对于地平线的高度就在改变(图2)。他还发现,在发生月食的时候,月亮边缘呈圆弧形的黑影。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太阳光对月球的照射所形成的。由此他认为地球的形状肯定是一个圆球。

图2

  直到16世纪初期,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以后,才最后证明大地是球形的。1519年9月,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为弄清大地形状问题,和他的水手们乘着五艘西班牙兵船,由西班牙的桑卢卡尔港出发,一直向西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东岸。1520年.他们绕过了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又继续在茫茫无边的太平洋上航行。他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在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不久,麦哲伦就在那里遇难。他的船员们继续向西航行,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维多利亚号——五艘船中惟一的一艘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他们第一次完成了环绕地球的伟业,以亲身经历的事实,证明了大地是球形的。人们根据麦哲伦的这个结论才给“地球”取了这个名字。

(1)请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有关地球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  ]

A.皮球似的正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C.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椭球体

D.规则的椭球体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

A.6371千米
B.40000千米
C.5460千米
D.8000千米

(4)为什么地球仪的形状是规则的正球体?

(5)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它的周长约为

[  ]

A.6371千米
B.5460千米
C.40000千米
D.700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的形状

  在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认识地球的真面目。如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希腊人则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是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

  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一天毕达哥拉斯来到海边,眺望水平线那边驶来的帆船。他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初露出水平线的总是船桅的梢,然后才出现帆,最后出现整个船身(图1)。经过思考,他断定大地的表面是圆形的。

图1

  170年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为这种说法提出了证据。他发现,当一个人向北方旅行时,天空上的各种星辰相对于地平线的高度就在改变(图2)。他还发现,在发生月食的时候,月亮边缘呈圆弧形的黑影。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太阳光对月球的照射所形成的。由此他认为地球的形状肯定是一个圆球。

图2

  直到16世纪初期,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以后,才最后证明大地是球形的。1519年9月,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为弄清大地形状问题,和他的水手们乘着五艘西班牙兵船,由西班牙的桑卢卡尔港出发,一直向西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东岸。1520年.他们绕过了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又继续在茫茫无边的太平洋上航行。他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在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不久,麦哲伦就在那里遇难。他的船员们继续向西航行,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维多利亚号——五艘船中惟一的一艘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他们第一次完成了环绕地球的伟业,以亲身经历的事实,证明了大地是球形的。人们根据麦哲伦的这个结论才给“地球”取了这个名字。

(1)请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有关地球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  ]

A.皮球似的正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C.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椭球体

D.规则的椭球体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

A.6371千米
B.40000千米
C.5460千米
D.8000千米

(4)为什么地球仪的形状是规则的正球体?

(5)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它的周长约为

[  ]

A.6371千米
B.5460千米
C.40000千米
D.700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10月23日晚,非洲各国艺术家与深圳歌舞团同台献艺,以一场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晚会拉开了“2008非洲文化聚集”大型中非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根据材料,回答小题。

1.节目演出期间主持人穿插介绍了关于非洲的一些知识,小明同学粗略记下了一些,请你找出小明记错的内容人(  )

A.矿产资源种类多样,储量丰富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居世界首位          D.是世界上大型野生动物数量最少的大洲

2.回来后,小明向同学小欢介绍有关非洲农、矿产品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是非洲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需要进口

B.非洲是咖啡的原产地,但咖啡需要大量进口

C.撒哈拉以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D.非洲北回归线以北黄金和金刚石矿产资源丰富

3.古代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泛滥的功劳。当尼罗河下游河段进入泛滥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洲地中海沿岸降水丰富

B.坦桑尼亚天然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向赤道以北迁徙

C.撒哈拉沙漠区平均气温降至一年内的最低值

D.进入枯水期,沿岸农民正忙于抗旱

4.看完演出后,小明对非洲非常感兴趣,于是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的简介,他发现非洲农牧业生产非常落后,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根源是(  )

A.自然条件极为恶劣                     B.国家政局不稳定

C.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大              D.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10月23日晚,非洲各国艺术家与深圳歌舞团同台献艺,以一场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晚会拉开了“2008非洲文化聚集”大型中非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根据材料,回答小题。


1.节目演出期间主持人穿插介绍了关于非洲的一些知识,小明同学粗略记下了一些,请你找出小明记错的内容人


  1. A.
    矿产资源种类多样,储量丰富
  2. B.
    地形以高原为主
  3. C.
    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居世界首位 
  4. D.
    是世界上大型野生动物数量最少的大洲

2.回来后,小明向同学小欢介绍有关非洲农、矿产品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
    玉米是非洲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需要进口
  2. B.
    非洲是咖啡的原产地,但咖啡需要大量进口
  3. C.
    撒哈拉以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4. D.
    非洲北回归线以北黄金和金刚石矿产资源丰富

3.古代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泛滥的功劳。当尼罗河下游河段进入泛滥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
    非洲地中海沿岸降水丰富
  2. B.
    坦桑尼亚天然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向赤道以北迁徙
  3. C.
    撒哈拉沙漠区平均气温降至一年内的最低值
  4. D.
    进入枯水期,沿岸农民正忙于抗旱

4.看完演出后,小明对非洲非常感兴趣,于是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的简介,他发现非洲农牧业生产非常落后,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根源是


  1. A.
    自然条件极为恶劣 
  2. B.
    国家政局不稳定
  3. C.
    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大
  4. D.
    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10月23日晚,非洲各国艺术家与深圳歌舞团同台献艺,以一场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晚会拉开了“2008非洲文化聚集”大型中非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根据材料,回答小题。
【小题1】节目演出期间主持人穿插介绍了关于非洲的一些知识,小明同学粗略记下了一些,请你找出小明记错的内容人(  )

A.矿产资源种类多样,储量丰富B.地形以高原为主
C.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居世界首位 D.是世界上大型野生动物数量最少的大洲
【小题2】回来后,小明向同学小欢介绍有关非洲农、矿产品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是非洲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需要进口
B.非洲是咖啡的原产地,但咖啡需要大量进口
C.撒哈拉以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D.非洲北回归线以北黄金和金刚石矿产资源丰富
【小题3】古代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泛滥的功劳。当尼罗河下游河段进入泛滥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洲地中海沿岸降水丰富
B.坦桑尼亚天然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向赤道以北迁徙
C.撒哈拉沙漠区平均气温降至一年内的最低值
D.进入枯水期,沿岸农民正忙于抗旱
【小题4】看完演出后,小明对非洲非常感兴趣,于是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的简介,他发现非洲农牧业生产非常落后,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根源是(  )
A.自然条件极为恶劣 B.国家政局不稳定
C.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大D.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