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濒临印度洋的大洲有 A.亚洲 非洲 欧洲 南北美洲 B.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C.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南极洲 D.大洋洲 南极洲 南北美洲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亚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的大洋是
太平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北冰洋
,请你根据图中信息,概括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中部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2)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乌拉尔
乌拉尔
 山脉:C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
 山脉:E
长江
长江
河流:
阿拉伯
阿拉伯
半岛    ⑦
马来
马来
群岛
(3)亚洲南部三大半岛③④⑤,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⑤阿拉伯半岛
⑤阿拉伯半岛
 (序号和名称),原因是
冬季这里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吹干燥的东北信风,夏季西南风来自干旱的北非陆地,水气耗尽,几无降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冬季这里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吹干燥的东北信风,夏季西南风来自干旱的北非陆地,水气耗尽,几无降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4)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核电站泄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了解,回答问题:日本多发地震的原因: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读“亚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亚洲,了解东方,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洲人应该做的,只有了解了我们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习别人.
(1)与亚洲位于同一大陆的是
 
洲.A是两洲的分界线
 
山脉.
(2)从纬度位置看,亚洲地跨五带中的热、温、寒带,南北热量差异
 
(大,小).
(3)B所在地形区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
 
高原.图中河流,注入印度洋的E是
 
河.
(4)下面是小豪同学读图后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的结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他补充一些证据:
你的证据:(从地形和河流两方面分析)
证据1:
 

证据2:
 

(5)亚洲东面濒临
 
洋,南面濒临
 
洋,因海陆热力差异大,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著的
 
气候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与亚洲位于同一大陆的是
 
洲.两洲的分界线之一A为
 
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⑤是
 

(2)B所在地形区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
 
高原,该地区独特的气候类型是
 

(3)图中①为
 
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4)图中②位于东南亚的
 
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5)图中④是世界最小的洋
 
.图中河流D是中国的
 

(6)下面是小豪同学读图后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的结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他补充证据:你的证据:(从地形和河流任选一方面分析)
证据:
 

(7)亚洲东面濒临
 
洋,南面濒临印度洋,因海陆热力差异大,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著的
 
气候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读“亚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1)与亚洲位于同一大陆的是
 
洲.A是两洲的分界线
 
山脉.
(2)下列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是E
 
,注入北冰洋的是F
 
,注入印度洋的是D
 

(3)下面是两位同学读图后得出的结论.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他们补充一些证据:
甲同学: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你的证据:(从地形和河流的分布情况写两条)
证据1:
 

证据2:
 

(4)亚洲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
 
 
,水域广阔,因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著的
 
气候特征.
(5)在亚洲,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长冬无夏,有的地方雨水丰沛,有的地方常年干旱…这些都说明了亚洲范围广,各地气候差异大.下面有关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B.季风气候各月降水均匀,一般没有旱涝灾害
C.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亚洲中部降水最多
D.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共有三种气候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读“亚洲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亚洲大部分位于
 
半球和
 
半球,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
 
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2)亚洲三面濒临海洋,北临北冰洋、东临
 
洋和南临
 
洋.
(3)亚洲与A洲的分界线是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海峡;与B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与
 
洲(填写字母与名称)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隔海与大洋洲(C洲)相望.
(4)亚洲有大小民族1000个左右,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旗袍、和服分别是下列哪两个国家的民族服饰
 

A.韩国、日本      B.中国、印度     C.日本、印度     D.中国、日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