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熔点高,硬度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
8.Cu2+水解:与Fe3+结合考查实验除杂;CuCl2溶液的蒸干、和含有结晶水时除去结晶水,分别对应的操作是加入盐酸,和在HCl气氛中加热。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对铜及其化合物的考查有“升温”的表现。它的命题有如下特点:一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二是与铁等其他金属一同出现在实验题中。
硅及其化合物
(一)、硅
6.制备CuSO4方案的选择:方法如下:一是Cu→CuO→CuSO4, 二是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方案的选择主要从绿色化学概念角度进行:一是原料利用率高,节约成本;二是不产生有毒气体,不造成大气污染。与之相同的还有Cu(NO3)2的制备。
5.铜与浓硫酸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不加热不反应;铜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也不反应,但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如通入O2(加热)或加入H2O2,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SO42CuSO4+2H2O,
Cu+2H2O2+H2SO4=CuSO4+4H2O。
4.电解硫酸铜溶液:它是考查电解原理及规律的重要载体,必须熟练书写其电解方程式。
3.粗铜的精炼:重在考查精炼原理:考查角度为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及溶液浓度变化等。精炼原理为:电解池中,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阳极反应:Cu- 2e- == Cu2+、Fe-2e-=Fe2+、Ni-2e-= Ni 2+;阴极反应:Cu2++ e- == Cu,硫酸铜溶液浓度降低。
2.波尔多液消毒:主要应用在农业植物杀菌和公共场合的消毒。其主要成分组分CuSO4溶液、石灰水,原理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还有Ba、Pb、Hg、Cd、Ag、Au等
1.铜绿的形成:2Cu+O2+CO2+H2O=Cu2(OH)2CO3,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采用的方法是(1)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2)不能将青铜器与银质(金属活性差的金属)接触,避免发生电化学腐蚀。
6.Fe2+、Fe3+、Cu2+、Al3+的除杂: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原理是利用Fe3+、Cu2+、Al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所需的PH范围不同。一般操作方法是:先是加入氧化剂(氯气或H2O2),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CuO、Cu(OH)2、CuCO3等其他物质(以不引入杂质离子为准),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待Fe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此时其他离子不水解),过滤除去。
点评:它和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相比,知识点多,高考命题往往将知识、实验、化学概念与理论考查集于一身,设计成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因此,它在高考中的霸主地位不可动摇。
铜及其化合物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