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06037  106045  106051  106055  106061  106063  106067  106073  106075  106081  106087  106091  106093  106097  106103  106105  106111  106115  106117  106121  106123  106127  106129  106131  106132  106133  106135  106136  106137  106139  106141  106145  106147  106151  106153  106157  106163  106165  106171  106175  106177  106181  106187  106193  106195  106201  106205  106207  106213  106217  106223  106231  447090 

24、2007年6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了。我市某初中学校七年级(1)班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准备办一期主题为“承担责任,健康成长”的黑板报,部分栏目已经完成,请你参与完成其它栏目。

(1)【新闻传送】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载,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新闻评述】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

(2)【情景再现】放学路上,有位同学看到几个中学生模样的人陆续走避一家游戏厅,便也要跟着过去。同伴批评他时,他不服气地说:“又不是我带头的,况且别人能进,为什么我就不能?”

    请就题中该同学的错误言行选择一个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说服其改变主意。

(3)【编者督语】为了健康成长,面对不良诱惑及其侵害。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去做?

试题详情

23、16岁的男孩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龄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电子游戏厅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幅“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别人都吸,我也可以尝尝。当“哥们”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说谎、骗钱,也没心思学习了。有一天,他竟然持刀抢劫了一名女青年的钱包……最终,小华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上述案例对你今后走好人生之路有何警示?

试题详情

22、小强、小民、小亮同为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是很要好的伙伴。有一天放学后他们一起做值日,当把卫生打扫完后,小民随手往教室里扔扫帚,谁知扔偏了,打碎了门上的玻璃。小强对小民说:“算了,反正没有人看见.我们不说谁也不知道是我们干的,老师明天追究起来我们不承认就没事了。”而小亮却说:“玻璃是我们打碎的,我们不能隐瞒,明天一早应找班主任主动承认并把打碎的玻璃补镶上。”

    小强和小亮谁做的对?请简要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21、小英今年14岁,恐怕现在跟她最亲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镜子了。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端详一番。小英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理想:眼睛过小了,嘴巴太大了……这样每日照镜子不是孤“相”自赏而是自怜了。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是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根据上述材料中小英同学出现的问题,请为她克服烦恼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至少3条)。

试题详情

20、近段时期以来,我市教育局积极贯彻省市素质教育会议的有关要求,就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和上课时间、加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管理、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明确规定。这说明

    A.在学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已不再是受教育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B.只要减轻了课业负担,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

    C.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D.没有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未成年人也能健康成长

试题详情

19、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这个判断标准是

    A.看其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B.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C.看其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看法

    D.看其是否有一定的前因后果

试题详情

18、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③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④一般违法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7、“六一”节前夕,某电视台特地为单独在家的未成年人制作了一期《不要开门》的电视专题节目。在节目中,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礼物来到一些孩子的家门口,“引诱”孩子开门。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门应答;另外一半孩子的表现则令人担心,他们不但引“狼”人室,还带着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你从这个事例中受到的启发是

    A.未成年人要热情待人,广泛交往

    B.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不能和陌生人讲话

    C.未成年人要提高法律意识,防微杜渐

    D.未成年人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避免遭受不法侵害

试题详情

16、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和道德是有区别的

    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试题详情

15、放学后,15岁的小广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偏僻人少的路段,被两个身材高大的不明身份的男青年持刀勒索。这时,小广应该

A.坚决不从,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

B.把钱物给歹徒,事后不声张,以免遭到歹徒的报复

C.先把钱物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特征及去向,然后及时报警

D.到当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