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07年6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了。我市某初中学校七年级(1)班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准备办一期主题为“承担责任,健康成长”的黑板报,部分栏目已经完成,请你参与完成其它栏目。
(1)【新闻传送】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载,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新闻评述】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
(2)【情景再现】放学路上,有位同学看到几个中学生模样的人陆续走避一家游戏厅,便也要跟着过去。同伴批评他时,他不服气地说:“又不是我带头的,况且别人能进,为什么我就不能?”
请就题中该同学的错误言行选择一个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说服其改变主意。
(3)【编者督语】为了健康成长,面对不良诱惑及其侵害。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去做?
23、16岁的男孩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龄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电子游戏厅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幅“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别人都吸,我也可以尝尝。当“哥们”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说谎、骗钱,也没心思学习了。有一天,他竟然持刀抢劫了一名女青年的钱包……最终,小华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上述案例对你今后走好人生之路有何警示?
22、小强、小民、小亮同为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是很要好的伙伴。有一天放学后他们一起做值日,当把卫生打扫完后,小民随手往教室里扔扫帚,谁知扔偏了,打碎了门上的玻璃。小强对小民说:“算了,反正没有人看见.我们不说谁也不知道是我们干的,老师明天追究起来我们不承认就没事了。”而小亮却说:“玻璃是我们打碎的,我们不能隐瞒,明天一早应找班主任主动承认并把打碎的玻璃补镶上。”
小强和小亮谁做的对?请简要说明理由。
21、小英今年14岁,恐怕现在跟她最亲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镜子了。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端详一番。小英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理想:眼睛过小了,嘴巴太大了……这样每日照镜子不是孤“相”自赏而是自怜了。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是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根据上述材料中小英同学出现的问题,请为她克服烦恼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至少3条)。
20、近段时期以来,我市教育局积极贯彻省市素质教育会议的有关要求,就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和上课时间、加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管理、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明确规定。这说明
A.在学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已不再是受教育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B.只要减轻了课业负担,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
C.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D.没有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未成年人也能健康成长
19、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这个判断标准是
A.看其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B.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C.看其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看法
D.看其是否有一定的前因后果
18、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③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④一般违法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7、“六一”节前夕,某电视台特地为单独在家的未成年人制作了一期《不要开门》的电视专题节目。在节目中,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礼物来到一些孩子的家门口,“引诱”孩子开门。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门应答;另外一半孩子的表现则令人担心,他们不但引“狼”人室,还带着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你从这个事例中受到的启发是
A.未成年人要热情待人,广泛交往
B.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不能和陌生人讲话
C.未成年人要提高法律意识,防微杜渐
D.未成年人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避免遭受不法侵害
16、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和道德是有区别的
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15、放学后,15岁的小广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偏僻人少的路段,被两个身材高大的不明身份的男青年持刀勒索。这时,小广应该
A.坚决不从,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
B.把钱物给歹徒,事后不声张,以免遭到歹徒的报复
C.先把钱物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特征及去向,然后及时报警
D.到当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