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4545  114553  114559  114563  114569  114571  114575  114581  114583  114589  114595  114599  114601  114605  114611  114613  114619  114623  114625  114629  114631  114635  114637  114639  114640  114641  114643  114644  114645  114647  114649  114653  114655  114659  114661  114665  114671  114673  114679  114683  114685  114689  114695  114701  114703  114709  114713  114715  114721  114725  114731  114739  447090 

10.6%×5g     x           10.6%×15g       y

106:117=10.6%×5g: x          106:117=10.6%×15g: y

x=0.585g             y=1.755g

故A点处废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0.585g+1.755g=2.34g

 

[名师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结合图象,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考查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经典例题3]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 (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2所示。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Z>X>M>Y        B.X>Z>M>Y   C.X>Z>Y>M   D.Y>M>Z>X

 

[答案]

B

[名师解析]

由反应关系图1可知: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时,只有X、Z有反应;说明X、Z的活泼性大于Y、M;又因为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时速度越快,根据图象可以看出X与酸反应时快,所以可判断X的活动性大于Z,故选项A、D错误; 从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的关系图可以看出X能把Z置换出来,M能把Y置换出来,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得出X的活动性大于Z的活动性,M的活动性大于Y的活动性,故选项B正确。

[点悟]本题从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角度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好题.

 

☞精选名题巧练

[名题巧练1]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 ℃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

D

[名师解析]

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b=c,由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为×100%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a>b=c.故A说法正确;由于在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b=c.所以,分别蒸发等量水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故B说法正确;由题意可知,将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降温时析出晶体,得到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D说法不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能熟练运用溶解度曲线去解决问题,是解该题的关键.

 

[名题巧练2](2013•泰州一模)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分别制取氧气 B.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C.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答案]

A

[名师解析]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不可能显中性或碱性,溶液的pH值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故A错误; B、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所以图象起点不应在坐标轴的原点,而是在y轴上,故B错误; C、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反应完毕后,热量逐渐散失,温度又降低,该图象能正确的反映该特点,故C正确; D、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氧气的质量,所以两图象最终的纵坐标应该相同,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酸碱溶液的稀释;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名题巧练3](2013.日照市)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盐酸,观察现象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羊毛线和涤纶线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答案]A

[名师解析]

A、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和水,没有现象;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钠和水,没有现象,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含有少量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C、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而纯水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没有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羊毛线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线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考点定位]本题是根据酸、碱、盐的鉴别;硬水与软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

[名题巧练4]右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答案]

CD

[名师解析]

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故A错;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B错;A点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因此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生成的NaCl,故C正确;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掉,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钠,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以及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名题巧练5]将NaOH溶液用足量水稀释,如图所示pH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2)求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C

[名师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pH不会小于7,故A错误;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开始时不是小于7,故B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稀释时碱性减弱,pH减小,水足量,则无限接近于7,故C正确;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pH减小,但是不会等于7,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只要是掌握了以上的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就能很容易的解题。

[名题巧练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答案]

C

[名师解析]

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故A错;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所以属于混合物,故B错;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故C正确;C点的pH继续减小,说明酸过量,故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和过量的氯化氢两种溶质,故D错.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完成此题,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关键点的意义.

 

试题详情

3、题型

(1)、直角坐标系与化学计算

(2)、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

(3)、溶液pH与图像

(4)、表格型计算题

(5)、化学反应趋势图像综合题 

 

☞中考在线

[中考在线1](2013.菏泽市)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金属活动性:Y﹥X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答案]

B

[解析]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正确;B、X、Y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Y>X,故说法错误;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相同时间内Y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X,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故说法正确;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X>Y,故说法正确

[剖析]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据此结合图象细心分析解答。

 

[中考在线2]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名师解析]

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由金属决定,根据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知每56g铁生成2g氢气, 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知每65g锌反应生成2g氢气,所以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对于图象铁的终点纵坐标应该大于锌,可排除选项D.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铁,可判断锌与稀硫酸反应快,铁与稀硫酸反应慢,即金属与锌的反应时间最短最先完成、铁完成的反应消耗时间长.对于图象又可排除选项CD.两种金属与酸接触会迅速放出氢气,故可排除A.

[名师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形的结合,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变化曲线类问题,需要关注曲线的起点、折点及趋势,根据这三个方面的特殊意义,可正确分析曲线与变化的关系.

 

[[中考在线3](2013.安徽省)下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答案]

B

[名师解析]

据图示可知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故A错误;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正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由于不知溶液的状态,无法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多少,故无法判断其大小,C错误;40℃时,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38g,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饱和时达到最大,其水溶液中饱和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8%,故D错误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了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并能结合选项灵活分析解答。

 

[中考在线4](2013.庆阳市)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a点的含义是                    ;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       的方法

[答案]

(1)25;(2)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B;(4)冷却热饱和溶液

[名师解析]

(1)由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2)由A、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点的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a定的含义是: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B; (4)由A、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

[名师剖析]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观察固体溶解度曲线能够找出相应的信息,去解答问题。

 

[中考在线5](2013.日照市)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

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

(3)20℃时,191g 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   。

(4)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     甲(填“>”、“<”或“=”)。

(5)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6)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答案]

(1)A   (2)D     (3)9.1 g (漏写单位不得分)   (4)<

(5)降温结晶,过滤    (6)偏小

[名师解析]

(1)由图表可知,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A; (2)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的方法,生石灰溶于水和水反应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减小,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3)20℃时NaOH的溶解度是91g,则10g水最多溶解9.1g,所以191g 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9.1g; (4)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的溶解度小于甲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 (5)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从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降温结晶,然后过滤的物理方法; (6)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相等于将溶液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小,则pH值偏小

[名师剖析]

本题是了解Ca(OH)2、NaOH溶解度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测定溶液pH值的正确方法,并能据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答,本题重在考查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经典

[经典例题1](2013•东营)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

[答案]

(1) 甲  (2)   相等或甲=乙  (3) N  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名师解析]

(1)从图1中可以知道甲没有完全溶解,则说明甲中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图2中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所以它们形成溶液的质量也相等,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它们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3)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以知道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点悟]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经典例题2]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0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    (用化学式回答)。

(2)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通过计算回答)

 

[答案]

(1)HCl 、CaCl2

(2)2.34g

[名师解析](1)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溶质氯化钙,加入碳酸钠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含有多余的盐酸,故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氢; (2)解: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x,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y

Na2CO3+2HCl= 2NaCl+CO2↑+2H2O      Na2CO3+CaCl2= CaCO3↓+ 2NaCl

117            106          117

试题详情

2、图表型试题要求学生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并能从文字、表格、图像中提取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其中直角坐标系题的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到底是什么,注意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像、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试题详情

1、图表题是指以图像、图形和表格为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试题。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图表型计算题已经成为命题人的新宠,这也体现了化学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是当前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走向之一。

试题详情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 (二)(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2. (2)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故填: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②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水的质量是1.8g. 解: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Mg(OH)2ΔMgO+H2O,   58           18   X           1.8g , X=5.8g, 则碳酸镁的质量为:22.6g-5.8g=16.8g, 氢氧化镁和碳酸镁的质量比为:5.8g:16.8g=29:84,那么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质量比为84:29.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酸盐;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例题经典2013黄冈[经典例题1]小东、小林和小雨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很感兴趣,决定做实验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中可供使用的用品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及若干支试管。[提出假设]假设(1):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H2O。假设(2):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Na+。

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

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1)不成立,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2)
 
 
 

小雨认为向实验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同意她的观点吗?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答案]

[实验拓展]

  小林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他们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得[提出假设]OH-、  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

  [实验验证]

向装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仍为无色 
 或溶液颜色无变化
假设(2)不成立
假设(3)成立

同意

[实验拓展]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或某些盐溶液呈碱性,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

[提出假设]氢氧化钠溶液另外还有的粒子是氢氧根离子,所以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OH-;故填:OH-; 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所以假设(1)不成立;故填: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仍然不变色,说明Na+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填:

向装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仍为无色
假设(2)不成立,假设(3)成立

;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向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故填:同意; [实验拓展]碳酸钠属于盐,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说明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故填: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剖析].[提出假设]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另外还有的粒子是氢氧根离子进行解答;根据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进行解答;根据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仍然不变色,说明Na+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进行解答;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解答;[实验拓展]根据碳酸钠属于盐,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说明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运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实验问题.

 

 [经典例题2](2013襄阳市)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_____性;

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

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选填答案: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 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①NaCl  Na2CO3; ②NaCl  CaCl2和NaOH; ③NaCl  Na2CO3和NaOH; ④……

[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

[反思评价] 有同学提出将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小刚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碱  ;A;有白色沉淀生成且红色不消失;红色消失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

[名师解析]步骤1、酚酞在碳酸钠溶液中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碱; 步骤3、根据步骤2,当倒入同一只烧杯中时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盐酸,故填:A; 实验猜想:若猜想③成立,则溶液中的溶质需要证明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以取滤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则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由于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仍然呈红色,故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红色不消失
猜想③成立

反思评价:若改为盐酸,只能证明碳酸钠的存在,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故填:无法证明氢氧化钠存在.

[剖析]本题考查了混合溶液成分的推断.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碳酸盐遇酸化气;碳酸钠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据此解答即可.

 

[经典例题3]实验室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氧气,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框中写出装置A中a和b的仪器名称①   ②   锥形瓶

. (2)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氧气还可以采用其他药品,请再写出一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2)(3)题可以得出,实验室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物一定是        .

(5)收集氧气可以采用    BDF

装置(填字母编号).小王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氧气对血液的影响,需要用到纯净的氧气进行实验,实验装置H如图:请写出收集纯净氧气的仪器编号及操作步骤                

                                      

 

[答案]

(1)①分液漏斗②锥形瓶;(2); (3);(4)含氧化合物; (5)BDF;F,用针筒抽取装置A产生的氧气,并将针头插入试管中的鸡血中,将氧气打入; (6)⑧Zn+2HCl═ZnCl2+H2↑;  ⑨CaCO3+2HCl═CaCl2+H2O+CO2↑.

[名师解析]

装置A中a和b的仪器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锥形瓶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很多,; (4)有上述可得结论:实验室制取氧气必须选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5)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BD收集.另外注射器也可以用来收集氧气.所以收集氧气的装置有三种BDF; 这里想要验证氧气与鸡血反应,所以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最好,即用针筒抽取装置A产生的氧气,并将针头插入试管中的鸡血中,将氧气打入. (6)⑧Zn+2HCl═ZnCl2+H2↑;  ⑨CaCO3+2HCl═CaCl2+H2O+CO2↑.

[名师剖析]该题考查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氧气与鸡血的反应并深化为用装置A制取其他气体.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方法及氧气与鸡血反应设计进去,新颖活泼,而又有深度.

 

☞精选名题巧练

[名题巧练1](2013十堰市)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学科王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答案]                     

(1)温度达到着火点,不支持,; (2)先变大,后缩小; (3)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1/5.

[名师解析]

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又冷却到室温,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缩小. (3)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又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1/5,所以,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4mL时停止下流.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实验的现象,解此类问题时关键是分析清楚实验原理.同时用到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这些考点.

 

[名题巧练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装置E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想获得较稳定气流应选用

      (填字母序号)作发生装置. (3)欲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答案]

(1)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b处,若木条复燃则满;(2)C;(3)b.

[名师解析]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方程式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是否收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于出气口观察现象;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若想获得较稳定气流应选用带注射器的装置,因为注射器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控制反应速率;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将水挤压到集气瓶底部通过a管排尽;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选取方法,并会灵活应用解答问题.

 

[名题巧练3](2013兰州市)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右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

(2)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粉末。
没有气泡产生。
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二: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
 
           
该液体是稀硫酸。

 

[反思交流]

(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

(2)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则步骤一中产生的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5.1%

[答案](1)水是纯净物; (2)二氧化锰;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 (1)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2)

[名师解析]

(1)猜想与假设:水是纯净物,不含有溶质,故不会出现溶质质量分数,故不可能是蒸馏水;故填:水是纯净物; (2)根据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的结论,所以是向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验证不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气泡产生;该液体是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二氧化锰;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 (1)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腐蚀标签; (2)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快速的生成氧气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破损标签试剂的确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破损标签的部分以及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名题巧练4]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A: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B: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上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是            B

(填序号);为实现相应实验目的,该实验改进的方法是                    在薄铜片上放置少量红磷作对比

. (2)实验A的实验原理是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反应的产物是固体

,若实验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1/5,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写出一点). (3)实验C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答案]

(1)B;在薄铜片上放置少量红磷作对比;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反应的产物是固体;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作对比实验.

[名师解析]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AC的原理和操作都正确,只有B不完整,按照图示操作,只能够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不能证明与温度有关,故应在薄铜片上放置少量红磷做对比实验;

(2)磷在空气中燃烧能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氧气体积大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若实验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耗尽或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通过烧杯①与烧杯③的对比发现,烧杯①中的酚酞变红,烧杯③中的酚酞不变色,说明是氨水让酚酞变红而不是其它物质让酚酞变红,而氨水和酚酞并没有混合,从而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的测定;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此题以图示的形式综合考查了正确判断实验现象及规范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的综合题.解题时应充分利用题中给予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名题巧练5](2013锦州市)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      .

 

[答案]

[学生板演]CO2+Ca(OH)2═CaCO3↓+H2O; [实验探究](1)气球膨胀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名师解析]

[学生板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所以气球变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可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两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了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据实验现象推导结论的能力,能较好考查生对碱的知识的掌握.

 

试题详情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  (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

查阅资料1:Mg(HCO3)2能溶于水。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  ▲  ;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  溶液,观察到  ▲  ,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查阅资料2:MgCO3 、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  ▲  ,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则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  ▲  。

[答案](一)增强 ;(二)(1)H2  (2)Mg(OH)2  [实验]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②Mg(OH)2 

84:29或29:84.

[名师解析]

试题详情

由基础知识寻找突破口

(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因为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的课程理念尤其重视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运用中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更应该重视物质用途的学习与掌握。一些框图式、叙述式推断题往往涉及到物质的用途等有关信息,故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

(3)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

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征,如: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等等。

(4)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特殊的反应现象常作推断题的突破口,例如: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则发出蓝紫色火焰;白磷、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Mg(OH)2、Al(OH)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等等。

 

 (5)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由于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多,有些化学反应条件在题中带有明显的指向性,例如:“通电”条件就是指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高温”①指碳酸钙高温分解,②指铁矿石炼铁的反应;“MnO2作催化剂”就是指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反应。

(6)以物质的俗名为突破口:

   常用于推断题中的俗名: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食盐(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Fe2O3);天然气、沼气、瓦斯气体(主要成分:甲烷CH4);煤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CO);纯碱、面碱、石碱、苏打(碳酸钠: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生石灰(氧化钙:CaO);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等。

 

☞中考在线

[中考在线1]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中B可以用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反应能生成D. (1)A的化学式是    CO2

,B的化学式是     HCl

;C的化学式是    H2O

;D的化学式是     Ca(OH)2

. (2)B除了制取A之外的另一种用途是        金属除锈等

; (3)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 (4)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答案]

(1)CO2、HCl、H2O、Ca(OH)2;(2)金属除锈等;(3)CaO+H2O=Ca(OH)2;化合反应;(4)CO2+Ca(OH)2=CaCO3↓+H2O

[名师解析]

(1)因A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所以A为二氧化碳.而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氧化物,只有水,所以C为水.而与水反应的氧化物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氧化钙,所以E为氧化钙.而D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所以D为氢氧化钙.而即能与氧化钙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只能是酸了,所以B为酸,又因在实验室中B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所以B为盐酸. (2)盐酸除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外,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还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3)C和E反应即是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所以是化合反应; (4)A和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其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考点]本题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中考在线2](2013•深圳)如图所示为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物质的化学式:A:     D:      E:     ;

(2)写出过程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                ;

②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

(1)CuO,Cu(OH)2,CO;(2)CO2+Ca(OH)2=CaCO3↓+H2O; Cu+2AgNO3=Cu(NO3)2+2Ag,置换反应。

[名师解析]

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蓝色沉淀D是氢氧化铜,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则C中含有铜离子,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固体A与溶液B反应生成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则A可能是氧化铜,B可能是硫酸;氧化铜与气体E反应生成气体F和固体H,气体F通入溶液M中能产生白色沉淀,则F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一氧化碳,M是氢氧化钙,G是碳酸钙;H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和银白色固体,则H是铜。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中考在线3](2013湛江)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        ;③是    ; (2)根据上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盐.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是  

 

[答案](1)铁或Fe;氧化铜或CuO; (2)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均可);复分解反应.

[名师解析]

(1)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显浅绿色,所以稀硫酸是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所以硫酸水与氧化物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2)根据稀硫酸加入指示剂后变红,说明是在稀硫酸中滴加石蕊,从而说明了硫酸可使石蕊变红; (3)硫酸可与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对应的酸,与氯化钡反应的方程式是:BaCl2+H2SO4=BaSO4↓+2HCl,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化学方程式和酸的的化学性质。

 

 

[中考在线4]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D、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 则C的化学式为      ,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aCO3  CO  (2) HCl  CaCl2+Na2CO3 =CaCO3↓+2NaCl   (3) 碱   (4) 置换反应

[名师解析]

本题是一道以物质的典型用途为突破口的推断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防腐剂,故E为NaCl;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分层推理。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故F、G应是CO2、CO中的一种,F能与黑色固体反应生成气体G,故F为CO2,G为CO,R为木炭,且CO与黑色固体Q反应产生CO2,故Q是CuO(或Fe3O4);D在高温下能产生CO2,D为CaCO3;A和B反应生成CaCO3和NaCl,故A、B分别为Na2CO3和CaCl2中的一种,又根据B、C反应生成NaCl和CO2,故B为Na2CO3,C为HCl;综上所述,在图中的九种物质中,一定没有碱,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考点]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物质的鉴别

 

 

[中考在线5]下图所示的是有关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F是单质,丙是一种有毒气体,G的溶液呈黄色,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甲起的是      作用;

(2)乙可能是        (写一种即可);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                      。

[答案]

(1)催化(2)甲烷(CH4)(3)    (4)除铁锈(或生产FeCl3等,合理即可)

[名师解析]此题是一道以化学反应的典型条件为突破口的推断题,以甲催化剂为切入点分层推理。根据A和甲反应后又生成甲,说明甲是反应①的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由于G的溶液呈黄色,可确定G为FeCl3或Fe2(SO4)3,由于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则E为Fe2O3,丁是盐酸或硫酸,B是H2O,结合反应①可推出A为H2O2,C为O2;又由于丙是一种有毒气体,且能与Fe2O3反应,则丙为CO,F是Fe,D是CO2;乙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乙是一种有机物,如CH4或C2H5OH等。

[考点]化学方程式、酸的化学性质、燃烧

 

☞例题经典

[经典例题1]模拟酸雨形成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硫在单质气体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通常情况下C为无色液体,B、C、D是氧化物;E、F和X都是酸,G是白色沉淀。

 试填空。

 (1)E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H2SO3  (2)S+O2==SO2  (3)SO3+H2O== H2SO4  (4)H2SO4+BaCl2==BaSO4↓+2HCl

[名师解析]

该题是以硫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典型的实验现象为突破口,运用分层法进行推理。由于硫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的气体B,则说明A为O2;B为SO2。另外,通常情况下C为无色液体,说明C为H2O,则B与C反应生成E(H2SO3);E与A生成F(H2SO4);反应⑥为H2SO4+BaCl2==BaSO4↓+2HCl。B与A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D(SO3),则反应④为SO3+H2O== H2SO4。

[考点]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燃烧以及现象

 

 

[经典例题2]A是常见金属单质,B、C是非金属单质,且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甲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乙是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推断C、甲、乙的化学式为:C     ,甲     ,乙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除了具有放出热量多,原料不受限制的优点外,还有     的优点。

[答案]

 (1) H2  Fe3O4  H2O  (2) 3Fe+4H2O  Fe3O4+4H2   (3) 2H2+O2 2H2O  产物无污染

[名师解析]该题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解题时以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H2为支点分层推理。C为H2,它与B可以生成无色液体乙H2O,则B为O2,由于甲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则甲为Fe3O4,、A就应是Fe。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液为氯化钠溶液,其中氯化钠质量为样品中氯化钠与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和.

 

[经典例题3]A~K均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D、G、I为单质,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常温下,C、D、F均为无色气体,B为无色液体,J为蓝色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③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E和F的化学式:E     ;F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置换  (2)Fe2O3  CO2   (3)C+H2O CO+H2   Fe+CuSO4 =FeSO4 +Cu

 

[名师解析]

该题以物质的俗名为突破口,解题以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为线索分层推理。题中E与气体C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气体F与单质G,这是炼铁的典型反应,则C为CO;E为Fe2O3;F为CO2;G为Fe。J为蓝色溶液,则J为CuSO4,它与G生成单质I和K,则I为Cu;K为FeSO4。B为无色液体,则B为H2O,气体D与H加热条件下生成Cu和H2O,说明D为H2,H为CuO。由单质A与H2O生成CO与H2,则说明A为C。

[考点]物质的推断和鉴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经典例题3]小红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孔雀石样品,他查阅资料知道其成分为Cu2(OH)2CO3。小红以孔雀石(不考虑其中的杂质参与反应)为原料设计了两种途径制取铜,其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无色气体A是    (填化学式),固体D的成分为    (用符号表示)。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        ;   反应②:      .

⑶操作a的名称是     ;

⑷小红同学设计的两种途径中,你认为途径   更合理(填“Ⅰ”或“Ⅱ”),其理由是____             __。

[答案]

(1)CO2;Fe、Cu;(2)Fe+H2SO4=FeSO4+H2↑;CuO+COΔCu+CO2;

(3)过滤;(4)Ⅰ;途径Ⅱ需要加热,消耗较多的能量

[名师解析]

(1)由于碱式碳酸铜加热会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与硫酸反应会生成水、硫酸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二氧化碳,B是蓝色的硫酸铜,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而由于铁过量,所以固体是铁和铜; (2)由于硫酸不能铜与反应但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①的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②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uO+COΔCu+CO2; (3)操作a分离的是固体和液体,所以该过程是过滤操作; (4)小红同学设计的两种途径中途径I更合理,因为途径Ⅱ需要加热,消耗较多的能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精选名题巧练

[名题巧练1]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盐,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Na2CO3

、B       Ca(OH)2

、C      NaOH

、D      

CaCO3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C+D             Na2CO3+Ca(OH)2═2NaOH+CaCO3↓

;D→B           

[答案]

(1)A、Na2CO3 B、Ca(OH)2 C、NaOH D、CaCO3  [名师解析]

(1)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盐,可知A为碳酸钠,D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D为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E能够和水反应生成的B物质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判断E为氧化钙,而B为氢氧化钙,进而可以判断C为氢氧化钠; (2)由(1)的解答可以知道A和B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它们生成了碳酸钙和氢氧化钠,D为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了氧化钙,故可以写出这两个化学方程式.(2)Na2CO3+Ca(OH)2═2NaOH+CaCO3↓;CaCO3 高温 CaO + CO2↑.CaO+CO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名题巧练2]A~J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纯净物,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铁锈的主要成分,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H的溶液呈蓝色,I是黑色固体.常温下B、D、F、J均为无色气体,其中B是有毒气体,J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反应②、④的个别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E、J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E    H2O

,J    NH3

. (2)化合物W的组成元素是:       C、H、O、N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2Cu+O2≜2CuO

[答案]

(1)H2O;NH3;(2)C、H、O、N;(3)Fe+CuSO4=Cu+FeSO4;(4)2Cu+O2Δ2CuO.

[名师解析]

(1)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且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气体F,可推断E为水H2O;J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确定J为氨气NH3; (2)根据转化关系,A物质Fe2O3与B物质CO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和气体D,则可判断C为铁Fe、D为气体二氧化碳CO2;而物质W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CO2、H2O、NH3,则W为碳酸氢铵NH4HCO3; (3)C为铁、溶液H为可溶性铜盐的蓝色溶液,最常见的为硫酸铜溶液;因此反应②为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生成硫酸亚铁; 气体F为水电解所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氧气或氢气;而G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为铜或硫酸亚铁;结合转化关系图,F和G能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I,则可确定反应⑤为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氧化铜.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名题巧练3]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题15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

(1)B→D是___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C→E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反应;

(3)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物质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放热;(2)化合;Fe2O3+3CO2Fe+3CO2;(4)燃料

[名师解析]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是液态,则B是水,C是二氧化碳,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则D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红棕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铁,F是黑色粉末,则生成的F是铁。(1)B→D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此反应是放热反应;(2)C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化合反应;(3)E是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4)一氧化碳还具有可燃性,能用作燃料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名题巧练4]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甲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后发现滤液浑浊,应     . (2)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乙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3)请你写出乙同学实验方案的一个优点:         

 

[答案]

(1)引流;检查原因,改进后继续过滤; (2)CaO+H2O═Ca(OH)2;放热; (3)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名师解析]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过滤后发现仍浑浊,应该检查原因,再次进行过滤;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B为氧化钙,所以反应②为氧化钙和水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分析乙同学的方案可以知道,该方案无需加热,直接和稀盐酸反应,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考点]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能源的使用

 

[名题巧练5]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HCl;Na2CO3;(2)复分解;(3)Na2CO3+Ca(OH)2=CaCO3↓+2NaOH

[名师解析]

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故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故E是二氧化碳, A是一种碱且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A可能是氢氧化钠D能与碳酸钠反应,故D可能是氢氧化钙; (1)由分析知B是HCl,C是 Na2CO3; (2)C→E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名题巧练6]有这么几名由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士兵,要游过以下两片海域,完成获得银矿的任务. (1)最先牺牲的士兵是            Mg+H2SO4=MgSO4+H2↑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 (2)最终只有一名士兵完成任务,它是    铜

兵.

[答案](1)Mg+H2SO4=MgSO4+H2↑;置换反应;(2)铜

[名师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镁中铁、镁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且三者中镁最活泼,因此镁兵最先牺牲.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该反应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镁中,只有铜排在氢的后面,都排在银的前面,因此最终只有铜兵完成任务,铜兵在游过硝酸银溶液时身上覆盖上一层银.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

试题详情

27.(1)3.2

(2)2%

[名师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126.0g-122.8g=3.2g;故填:3.2; (2)解:设25.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  MnO2  2H2O+ O2↑

68            32 x             3.2g

解之得:x=6.8g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0%=27.2%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试题详情

5.6g X

224∶96 = 5.6g∶X 

  X  = 2.4g 

 [名师剖析]本题我们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能够根据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里关键的还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经典例题2]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固体样品(仅含杂质NaCl)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g样品(样品中MgCl2、NaCl均匀分布)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0g溶液,再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如下表: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35.0
40.0
45.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2.5
2.9
2.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    丙

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NaCl)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丙

 (2)9.8%

[名师解析](1)由甲的实验数据可知,加入20.0g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1.45g沉淀;乙实验加入40.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2.9g沉淀,而丙实验加入60.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质量仍为2.9g,因此可确定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且乙实验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 (2)设生成2.9g氢氧化镁沉淀时,消耗氯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117 x       2.9g     y

x=4.75g y=5.85g 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9.8%

[名师剖析]本题是一道有关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题,包括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根据加入40.0g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由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计算样品中氯化镁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乙同学实验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中氯化钠质量为样品中氯化钠与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和.

 

 

[经典例题3]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2CO3和NaOH。为了测定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废水1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为     g;

(2)该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4.4

(2)10%、10.6%

 

[名师解析]

(1)4.4

(2)解:设100g废水中Na2CO3的质量

为X,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06   73          44

  X   (153-89)g×Y    4.4g

 

  X=10.6g

  Y=10%

该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6%

[名师剖析]本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的计算,(1)根据图象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同时也可以知道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开始没有生成气体),从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消耗盐酸的质量;(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用碳酸钠的质量除以废水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与碳酸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用氯化氢的质量除以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计算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时,根据二氧化碳算出的氯化氢不能除以总盐酸的质量,由图示可知与碳酸钠反应消耗的盐酸质量为:153g-80g=73g。

 

☞精选名题巧练

[名题巧练1]普通黄铜仅由铜和锌组成,广泛用于制造板材、管材等,也用于铸造机械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得到的黄铜样品中铜的含量,称取20g样品研细后放置于烧杯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冷却,称得烧杯的总质量为69.8g.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此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67.5%

(2)28.6%

[名师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得,反应所生成的氢气为:20g+50g-69.8g=0.2g (1)设此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反应消耗H2SO4的质量为y,生成ZnSO4的质量为z 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2 x    y     z    0.2g

x=6.5g  y=9.8g  z=16.1g 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67.5%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是:69.8g-13.5g=56.3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察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解题时要知道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铜锌合金与稀硫酸的反应,为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名题巧练2]某科技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22.2g研碎的珍珠粉,连续进行四次高温煅烧(杂质不参加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 高温 CaO + CO2↑)、冷却、称量,结果如下: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17
15.8
13.4
13.4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是    8.8

. (2)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8.8g

(2)90.1%

[名师解析]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2g-13.4g=8.8g,

(2)设生成8.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高温 CaO + CO2↑

100          44 x          8.8g

  x=2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1%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去求溶质质量分数。

 

[名题巧练3]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杯中,将80g9.8%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7
7.4
6.1
5.8

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58.0%

;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5.1%

[答案](1)58.0%

(2)64.6g

(3)15.1%

[名师解析]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00%=58.0% (2)参加反应锌的质量=10g-5.8g=4.2g 设共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4.2g  9.8%x  , x=64.6g (3)参加反应锌的质量=10g-6.1g=3.9g 设前三次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放出氢气质量为z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3.9g       y    z

 y=9.66g

 z=0.12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5.1%

[考点定位]本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综合计算的试题。

[名题巧练4]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用硫酸铜作催化剂,实验现象及数据如图所示: (1)反应后硫酸铜的质量为   6.6

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6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1%)

[答案]

(1)6.6、1.6

(2)5%

(3)9%

[名师解析]

(1)由于硫酸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会变化,故反应后硫酸铜的质量为6.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73g-68.0g-6.6g=1.6g (2)设该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68              32 68.0g×x         1.6g ,x=5% (3)剩余的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是6.6g,溶液的质量是73g 故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及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以及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名题巧练5]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计算:(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3.2

g. (2)求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