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双缝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d=0.6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 Hz和频率为f2=7.5×1014 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是:( )
A.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B.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C.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5.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距离一定的P与Q点之间只有一个波谷的四种情况,如图A、B、C、D所示。已知这四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均向右传播,则质点P能首先达到波谷的是
4.质点在平衡位置0点附近做简谐运动从0点开始记时,振子第一次到达M点用了4s,又经过1s第二次通过M点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 ( )
A 5s B 12s C 17s D 20s
3.图所示为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振动周期是8s;
B.振幅是2cm;
C.4s末质点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零;
D.10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正,速度最大.
2.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波的频率等于该波中质点振动的频率
D.波的传播速度等于该波中质点振动的速度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悬挂有 a、b、c、d、e五个单摆,让a摆略偏离平衡位置后无初速释放,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振动;接着其余各摆也开始振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各摆的振动周期与a摆相同
B.各摆的振幅大小不同,c摆的振幅最大
C.各摆的振动周期不同,c摆的周期最长
D.各摆均做自由振动
40.(7分)解:
(1)当垫块D对物体H的支持力为0时,物体E的质量最大。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甲所示;以动滑轮和物体E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乙所示;以物体H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丙所示。
由答图3甲、乙、丙得:
T1×AB=T2×BC
GE+G0=2T1′
GH = T2′
T1′=T1
T2′=T2
G0=m0g
GE=mg
AB:BC=1:3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m=11kg
(2)当物体H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物体E的质量最小。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4甲所示;以动滑轮和物体E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4乙所示;以物体H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4丙所示。
由答图4甲、乙、丙得:
T3×AB=T4×BC
+G0=2T3′
GH = T4′+F浮
T3′=T3
T4′=T4
G0=m0g
=
g
F浮=r水gVH
AB:BC=1:3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5kg(其他解法正确均得分)
五、计算题
39.(6分)解:
(1)由条件可知:
当旋钮上的箭头指向D位置时,电热丝R1和R2并联,此时电路中总电阻最小,功率最大,为高温档
当旋钮上的箭头指向A位置时,电热丝R1和R2串联,此时电路中总电阻最大,功率最小,为低温档
(2)当旋钮上的箭头指向C位置时,电热丝R1单独工作,此时电路的功率P2=660W
所以:R1=
当旋钮上的箭头指向B位置时,电热丝R2单独工作,此时电路的功率P3=440W
所以:R2=
(3)当旋钮上的箭头指向A位置时,电热丝R1和R2串联
所以:P4=
38.(5分)实验步骤:
(1)把橡皮筋的下端用细线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用细线系住橡皮筋的上端O点,并将细线的两端分别挂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竖直向上将橡皮筋的O端拉到A点,标记A点的位置,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记录在表格中;
(3)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向上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O端仍伸长到A点,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中。
(4)仿照步骤(2)和步骤(3),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将橡皮筋的O端拉到不同的位置B、C、D、E、F点,依次做五次实验,并记录相应的F1、F2和 F。
实验数据记录表:
F1/N |
|
|
|
|
![]() |
|
F2/N |
|
|
|
|
|
|
F /N |
|
|
|
|
|
|
37.(3分)把弹簧的一端(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让弹簧自然下垂,用刻度尺记录此时弹簧的长度(或记录弹簧下端的位置O),用力轻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并用刻度尺记录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1,松手弹簧回复到原来长度(弹簧下端回到O点);再用较小的力轻拉弹簧,使弹簧伸长,用刻度尺记录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2;l2小于l1。
这说明力的作用使弹簧发生了形变。
(其他答案正确的,均可相应得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