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4984  114992  114998  115002  115008  115010  115014  115020  115022  115028  115034  115038  115040  115044  115050  115052  115058  115062  115064  115068  115070  115074  115076  115078  115079  115080  115082  115083  115084  115086  115088  115092  115094  115098  115100  115104  115110  115112  115118  115122  115124  115128  115134  115140  115142  115148  115152  115154  115160  115164  115170  115178  447090 

16.(2012·山东平邑二中月考)如图,让一小物体(可看作质点)从图示斜面上的A点以v0=4 m/s的初速度滑上斜面,物体滑到斜面上的B点后沿原路返回.若AB的距离为1 m,斜面倾角θ=37°.(sin37°=0.6,cos37°=0.8,g=10 m/s2)

(1)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设水平地面为零重力势能面,且物体返回经过C点时,其动能恰与重力势能相等,求C点相对水平地面的高度h.

解析:(1)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上滑由AB做速度由v0变为0的匀减速运动,令加速度大小为a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mgsinθμmgcosθma

又由运动学公式,可得0-v=-2a·AB

由①、②式解得μ

代入数据可得μ=0.25.

(2)设物体返回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为v1,则对于物体由BC

由动能定理有Mg(AB·sinθh)-μmgcosθ·=mv

mvmgh

由③、④式解得hAB

代入数据可得:h=0.24 m.

答案:(1)0.25 (2)0.24 m

试题详情

三、论述、计算题

15.(2012·浙江金华、丽水、衢州十二校联考)金华到衢州的动车共3趟,每趟运行时间约30分钟.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如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

(1)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 km/h;则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50 m所用时间是10 s,通过第二个50 m所用时间是6 s,则动车组的加速度为多少?

解析:(1)每节动车的功率为P,每节动车的重力为G,阻力为kG

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PF1v1

其中牵引力F1=4kG

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6PF2v2

其中牵引力F2=9kG

v1=120 km/h代入解得v2=320 km/h.

(2)通过第一个50 m所用时间是10 s,中间时刻的速度v1==5 m/s

通过第二个50 m所用时间是6 s,中间时刻的速度v2== m/s

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差为Δt=8 s

加速度a== m/s2=0.42 m/s2.

答案:(1)320 km/h (2)0.42 m/s2

试题详情

14.(2011·高考海南单科)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导轨低端C点的距离,h表示A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动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将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运动至B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________.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与s的关系式为=________.

(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点)下滑,测量相应的st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s(m)
0.600
0.800
1.000
1.200 0
1.400
t(ms)
8.22
7.17
6.44
5.85
5.43
1/t2104s2
1.48
1.95
2.41
2.92
3.39

s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下图位置的坐标纸中描出第1和第5个数据点;根据5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________×104m1·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由测得的hdbMm数值可以计算出-s直线的斜率k0,将kk0进行比较,若其差值在实验允许的范围内,则可认为此实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析:(1)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ΔEpMgssinαmgs

sinα=,ΔEpgs[来源:Z§X§X§K]

B点时的速度v=,

动能的增加量ΔEk=(Mm)v2=.

若机械能守恒则有ΔEp=ΔEk

gs

ss.

(2)k=2.40×104 m1·s2

答案:(1)ΔEpgs ΔEk= s

(2)2.40×104 m1·s2

试题详情

二、实验题

13.(2012·安徽师大附中月考)

(1)某同学用图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同一根橡皮筋,每次从不同位置释放小车,可以得到不同的弹力做的功

B.每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如果用1根橡皮筋时,弹力做的功为W;用2根橡皮筋时,弹力做的功为2W;用3根橡皮筋时,弹力做的功为3W

C.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是因为橡皮筋弹力太小

D.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是因为木板倾角太小,没有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

(2)在上述实验中,该同学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若打点计时器连接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BD (2)0.89

试题详情

12.(2012·河北省教学质检)如图所示,倾角为30°、高为L的固定斜面底端与水平面平滑相连,质量分别为3mm的两个小球AB用一根长为L的轻绳连接,A球置于斜面顶端.现由静止释放AB两球,B球与弧形挡板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无机械能损失,且碰后只能沿斜面下滑,两球最终均滑到水平面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则( )

A.A球刚滑至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B.B球刚滑至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C.两小球在水平面上不可能相撞

D.在A球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轻绳对B球先做正功、后不做功

解析:因B球和弧形挡板碰撞无能量损失,并B球的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下.由于AB在一条线上,所以AB线速度相等(B上升过程中,A未到达水平面时).当A刚到水平面时,B在竖直高度为L/2处,由能量守恒得3mgLmgL/2=(3mm)v,解得v1=,选项A正确;因A球到达水平面上,B球还在斜面上,所以B球到水平面时速度比A快.对B由能量守恒:mvmgLmv,得v2=,选项B错误;由于v2>v1,所以B球可以追上A球,选项C错误;A球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绳对B做正功,A到达水平面后,绳不再对B做功,选项D正确.

答案:A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试题详情

11.(2012·青岛联考)一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行,启动阶段轿车牵引力保持不变,而后以额定功率继续行驶,经过时间t0,其速度由零增大到最大值vm,若所受阻力Ff为恒力.关于轿车的速度v、牵引力F、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

解析:启动阶段轿车牵引力保持不变,阻力Ff为恒力,故a恒定,先做匀加速运动,PFvv增大时,P增大,当P增大至额定功率时,匀加速运动结束,但这时牵引力仍大于阻力,v仍增大,又因保持额定功率不变,故F变小,当FFf时,轿车匀速运动.

答案:BCD

试题详情

10.(2012·河南确山月考)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拴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a)所示.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从木块A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木块B将要离开地面时的这一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设此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

A.力F一直增大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

C.木块A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D.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对AFma可得,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FkxmAgmAax减小,F应增大

当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时

FkxmAgmAa

x增大,F应增大,A正确;

形变量x先减小而后增大,弹性势能先减小而后增大,B错,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的变化量应取决于外力F和弹力做功之和,外力F和弹力始终做正功,由功能关系可知,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始终增大,C错;外力F始终做正功,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始终增大.D错.

答案:BCD

试题详情

0.7 s产生的总热量Qμmg·x=0.1×0.5×10×29=14.5 J,C错,D对.

答案:BD

试题详情

9.(2012·江西金溪一中月考)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0.5 kg,初速度v0=10 m/s的物体,受到一个与初速度v0方向相反的外力F作用,沿粗糙的水平面滑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经3 s后撤去外力,直到物体停止.整个过程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则( )

A.0~7 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外力F和动摩擦因数μ大小分别为0.5 N和0.1

C.0~7 s内物体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25 J

D.运动到停止物体滑行的总位移为29 m

解析:前3 s内加速度a1=2  m/s2后4 s内加速度a2=1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1μmgma2

由以上可得F=0.5 N,μ=0.1

A错误,B正确,物体总位移

x=(4+10)×3+×4×4=29 m

试题详情

8.(2012·湖北八校联考))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板B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A在木板B的左端以初速度v0开始向右滑动,已知M>m,用①和②分别表示木块A和木板B的图象,在木块A从木板B的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下面关于速度v随时间t、动能Ek随位移s的变化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木块A和木板B之间的摩擦力为f,则木块A、木板B的加速度aA>aB,速度图象的斜率可以反映,则A、B均错;对木板B和木块A,由动能定理,两物体的Eks图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则C错误;在木块A相对木板B滑动过程中,木块A的位移大于木板B的位移,则D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