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4986  114994  115000  115004  115010  115012  115016  115022  115024  115030  115036  115040  115042  115046  115052  115054  115060  115064  115066  115070  115072  115076  115078  115080  115081  115082  115084  115085  115086  115088  115090  115094  115096  115100  115102  115106  115112  115114  115120  115124  115126  115130  115136  115142  115144  115150  115154  115156  115162  115166  115172  115180  447090 

18.(2012·泰州联考)现有甲、乙两辆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4倍,乙车紧急刹车制动力为车重的0.5倍,求:

(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 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

a1Ff1/m1=4 m/s2

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

a2Ff2/m2=5 m/s2

则甲车停下来所需时间

t1v0/a1=2.5 s

位移xv/2a1=12.5 m<15 m,甲车司机能避免闯红灯.

(2)设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距离x0,在乙车刹车t2时间两车恰好相遇,则有:

v0a1(t2+0.5)=v0a2t2

v0t2a2tv0(0.5+t2)-a1(0.5+t2)2x0

代入数据解方程可得:

t2=2 s,x0=2.5 m.

答案:(1)能 (2)2.5 m

试题详情

17.(2012·湖南邵东一中月考)下图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

车速(km/h)
反应距离(m)
刹车距离(m)
停车距离(m)
40
10
10
20
60
15
22.5
37.5
80
A=( )
B=( )
C=( )

 

请根据该图表计算

(1)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求表格中A的数据;

(2)如果路面情况相同,求表格中B的数据;

(3)如果路面情况相同,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 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穿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 km/h,而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 s,请问他能在50 m内停下来吗?

解析:(1)反应时间为t==0.9 s A=20 m.

(2)加速度a== m/s2 B==40 m

(3)司机的反应距离为

x1vt=20×(0.9+0.1) m=20 m

司机的刹车距离为x2== m=32.4 m.

xx1x2=52.4 m,52.4 m>50 m,故不能在50 m内停下来.

答案: (1)20 m (2)40 m (3)不能

试题详情

16.(2012·丽水联考)某人站在十层楼的平台边缘处,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求抛出后石子运动到距抛出点15 m处所需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解析:考虑到位移是矢量,对应15 m的距离有正、负两个位移,一个在抛出点的上方,另一个在抛出点的下方,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公式 ,有

xv0tgt2

x=15 m和x=-15 m分别代入上式,即

15=20t-×10t2

t1=1 s和t2=3 s,

-15=20t-×10t2

解得t3=(2+) s和t4=(2-) s(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石子距抛出点15 m处所需的时间为1 s、3 s或(2+) s

答案:1 s、3 s或(2+) s

试题详情

三、论述、计算题

15.在某城市的一条道路上,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肇事车是一辆卡车,量得这辆卡车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时留下的刹车痕迹长为9 m,已知该卡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8 m/s2.

(1)判断该车是否超速;

(2)求刹车时间;

(3)求刹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1)刹车前卡车的速度

v== m/s=12 m/s>40 km/h.

故该车超速.

(2)刹车过程所用时间

t== s=1.5 s

(3)平均速度==6 m/s

答案:(1)是 (2)1.5 s (3)6 m/s

试题详情

14.(2011·高考广东理综)如图甲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1)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t2图线(x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于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其从某一点开始运动的位移xv0tat2,由于xt2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因此v0=0,则xt2,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xt2图的斜率为,通过图线可求得斜率为0.464.

答案:(1)1.20 (2)加速度的一半 0.464

试题详情

二、实验题

13.如图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A、B、C、D,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连续的4个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了相邻两个点间距离.其中一条纸带是用重锤做的“测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则该纸带是(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 )

解析:A、B两纸带表示的物体不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纸带对应的加速度aC= m/s2=12 m/s2

D纸带对应的加速度aD===9.75 m/s2

因此只有D纸带是用重锤做的“测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

答案:D

试题详情

12.(2012·祁东育英月考)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S=6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当t=4 s时两车相遇

B.当t=4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两车有两次相遇

D.两车有三次相遇

解析:前4 s内x=(8+16)×4=48 m,

x=(8+12)×4=40 m,

故4 s时甲在乙前方2 m,所以4 s以前相遇了一次;4~8 s内x=2×4+(4+8)×2=20 mx=(4+8)×4=24 m,

即8 s时乙在甲前方2 m处,

因此4~8 s内相遇了一次,8 s以后甲一定还会追上乙,因此一定会相遇三次.

4 s时甲、乙两车相距2 m,距离比一开始相距6 m还要小,只有D答案正确.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试题详情

11.(2012·银川一中月考)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20 cm,一质点以恒定的加速度沿ab做直线运动,经过0.2 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A.若加速度的方向由ab,则大于1 m/s,若加速度的方向由ba,则小于1 m/s

B.若加速度的方向由ab,则小于1 m/s;若加速度的方向由ba,则大于1 m/s

C.无论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 m/s

D.无论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 m/s

解析:== m/s=1 m/s,

中间时刻的速度vt/2=1 m/s

vx/2= ,vt/2=,

vv=-2

=>0,

所以中间位置的速度一定大于1 m/s.

答案:C

试题详情

10.(2012·衡阳八中月考)一个小石子从离地面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拍摄时用的曝光时间为1/1 000 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

A.6.5 m                             B.10 m

C.20 m                              D.45 m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AB长度为L=0.02 m,小石子从AB用时0.0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即经过AB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20 m/s ,小石子从静止开始下落到该处的高度为h,则v2=2gh,解得h=20 m,由于A点离AB的中间时刻的位置很小,故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距离约为20 m.

答案:C

试题详情

9.(2012·衡阳八中月考)沿直线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秒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秒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2.45 m/s2                         B.-2.5 m/s2

C.+4.90 m/s2                         D.-4.90 m/s2

解析:由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和vv0at可得v0.75v0.25at

v0.25v0.75+2.45,t=0.5 s,

a=-4.90 m/s2.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