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述、计算题
15.(2012·银川一中月考)一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均为0.1 m,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振幅为0.2 m,经过时间0.3 s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
(1)求该列横波传播的速度;
(2)在介质中还有一质点P,P点距质点1的距离为10.0 m(P在质点1右侧),求再经多长时间P点处于波峰?
解析:(1)由于质点1起振方向向下,故最前面质点的起振方向也向下,t=0.3 s时的完整波形如下图所示.
可知0.3 s内波传播了Δx=1.5λ=1.2 m,故波速v== m/s=4 m/s.
(2)t=0.3 s时,最前面的波峰为质点7,故波峰传到P点的时间Δt′== s=2.35 s.
答案:(1)4 m/s (2)2.35 s
14.(2012·江西六校联考)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准备了下列仪器:
A.白炽灯 B.双缝片
C.单缝片 D.滤光片
E.毛玻璃光屏
(1)把以上仪器安装在光具座上,自光源起合理的顺序是(填字母)________;
(2)在某次实验中,用某种单色光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其中亮纹a、c的位置利用测量头上的分划板确定,如图所示.其中表示a纹位置(图甲)的手轮读数为________mm,c纹位置(图乙)的手轮读数为________mm;
(3)如果上述实验中双缝与光屏的间距为0.500 m,所用的双窄缝片是相距为0.18 mm规格的双窄缝片,则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μ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ADCBE (2)1.790 4.940 (3)0.567
二、实验题
13.(2012·兰州检测)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用刻度尺测出悬点到小球底端的长度如图甲所示,然后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再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丙所示.则测出的小球直径为________ cm,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_s,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 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 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解析:由刻度尺读数可知摆线和小球直径总长度L;由游标卡尺可知小球直径d,由秒表可知完成4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所以摆长l=L-,周期T=.
答案:0.63 1.87 88.11(88.09~88.13) 9.94
12.(2012·宝鸡质检)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实验探究光的色散规律,他们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在其左方竖直放置一个很大的光屏P,让一复色光束SA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后,有两束单色光a和b射向光屏P,如图所示.他们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了以下四个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单色光a的波长小于单色光b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a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b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a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大于单色光b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
D.当光束SA绕圆心O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在光屏P上最早消失的是a光
解析:本题考查光学的相关知识.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由λ=可知A错误;由v=可知B正确;由于复色光在玻璃砖中传播距离相同,根据t=可知C错误;由sinC=可知D错误.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11.(2012·南昌市调研)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05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80 c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有可能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长是10 cm
C.t=0.05 s时刻x=6 cm处的质点正在向下运动
D.这列波的周期一定是0.15 s
解析:由波的图象可看出,这列波的波长λ=12 cm,B错误;根据v=,可求出这列波的周期为T== s=0.15 s,D正确;根据x=vt=80×0.05 cm=4 cm可判断,波应沿x轴负方向传播,根据波的“微平移\”法可判断t=0.05 s时刻x=6 c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A、C错误.
答案:D
10.(2012·温州十校联考)如图为一横波发生器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出波由0点从左向右传播的图象,屏上每一小格长度为1 cm.在t=0时刻横波发生器上能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因为显示屏的局部故障,造成从水平位置A到B之间(不包括A、B两处)的波形无法被观察到(故障不影响波在发生器内传播).此后的时间内,观察者看到波形相继传经B、C处,在t=5秒时,观察者看到C处恰好第三次(从C开始振动后算起)出现平衡位置,则该波的波速可能是( )
A.3.6 cm/s B.4.8 cm/s
C.6.0 cm/s D.7.2 cm/s
解析:由题中图象知波长λ=2×6=12(cm),因波向右传播,则起振方向向上,经过1.5个周期,C处平衡位置开始起振,再过1个周期,C处第三次经过平衡位置,即t=2.5T=5 s,T=2 s,波速v=λ/T=12/2 cm/s=6 cm/s,则C正确.
答案:C
9.(2012·石家庄部分学校联考)某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Asinω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弹簧在第1 s末与第5 s末的长度相同
B.简谐运动的圆频率ω= rad/s
C.第3 s末弹簧振子的位移大小为A
D.第3 s末至第5 s末弹簧振子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解析:由图得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8 s,圆频率ω= rad/s,则B正确;由于运动具有对称性,则D正确;弹簧在第1 s末与第5 s末的形变量相同,但振子的位移不同,弹簧的长度不同,则A错误;由振动方程x=Asin,t=3 s,x=A,则C正确.
答案:BCD
8.(2012·莆田市联考)如图所示,处在O点的波源形成简谐横波沿+x方向传播,该波经2 s恰传至Q点,则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和质点P开始运动的方向应是( )
A.5.5 m/s,沿+y方向
B.5.5 m/s,沿-y方向
C.6.0 m/s,沿+y方向
D.7.0 m/s,沿-y方向
解析:由图象可知该波在2
s内传播的距离为s=|OP|=|PQ|=11 m,所以该波的传播速度为v==5.5 m/s;P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一致,所以P点的起振方向与Q点在2 s时振动方向一样,沿-y方向.
答案:B
7.(2012·天津市联考)如图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则( )
A.f1=2f2,v1=v2
B.f1=f2,v1=0.5v2
C.f1=f2,v1=2v2
D.f1=0.5f2,v1=v2
解析:由于两列波是由同一波源发出的,因此频率相同,从题图上可以看出Ⅰ介质中的机械波的波长为,Ⅱ介质中的机械波波长为,由v=λf可知,波速之比等于波长之比为2∶1,C项正确.
答案:C
6.(2010·高考北京理综)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的波长最长
解析:在相同介质中,红光的波长最长、波速最大,频率、折射率最小,紫光正好与红光相反,其他光介于它们之间,在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光中,蓝光折射率最大,红光频率最小,蓝光波长最短,所以只有C正确.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