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5187  115195  115201  115205  115211  115213  115217  115223  115225  115231  115237  115241  115243  115247  115253  115255  115261  115265  115267  115271  115273  115277  115279  115281  115282  115283  115285  115286  115287  115289  115291  115295  115297  115301  115303  115307  115313  115315  115321  115325  115327  115331  115337  115343  115345  115351  115355  115357  115363  115367  115373  115381  447090 

3、区域C“林海雪原”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试题详情

2、区域B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试题详情

1、区域A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高寒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干旱

试题详情

2、答案要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适当位置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完成1—4题

 

 

 

 

 

 

 

 

 

试题详情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

试题详情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机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试题详情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

试题详情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