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5489  115497  115503  115507  115513  115515  115519  115525  115527  115533  115539  115543  115545  115549  115555  115557  115563  115567  115569  115573  115575  115579  115581  115583  115584  115585  115587  115588  115589  115591  115593  115597  115599  115603  115605  115609  115615  115617  115623  115627  115629  115633  115639  115645  115647  115653  115657  115659  115665  115669  115675  115683  447090 

3、解析:本题考察离子共存问题。SiO32属于弱酸硅酸的酸根与酸不能大量共存,同时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I生成单质碘,A不正确;Ag与Cl和SO42―均可生成难溶性物质AgCl和Ag2SO4,B不正确;在碱性溶液中NH4和HCO3均与OH结合分别形成氨水和CO32,因此D也不正确,所以答案是C。

答案:C

试题详情

3. (2011广东高考8)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 H、I、NO3、SiO32             B. Ag、Fe3、Cl、SO42―

C.K、SO42、Cu2、NO3―                  D.NH4、OH、Cl、HCO3

试题详情

2、解析:饱和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成SO42,A中不能大量共存;c(H)=1.0×1013mol/L溶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因此可以大量共存;S2和Cu2可以结合生成难溶性CuS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pH=12的溶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而Al3与碱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答案:B

试题详情

2.(2011安徽高考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饱和氯水中           Cl、NO3、Na、SO32

  B.c(H)=1.0×1013mol/L溶液中   C6H5O、K、SO42、Br

  C.Na2S溶液中           SO42、 K、Cl、Cu2

  D.pH=12的溶液中         NO3、I、Na、Al3

试题详情

1、解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硝酸的氧化性、亚铁离子还原性、甲基橙呈红色水溶液的呈酸性、酸性溶液AlO2不能在其中共存、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有强酸碱性两种可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答案:C

试题详情

1.(2011江苏高考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2、Cl

C.pH=12的溶液:K、Na、CH3COO、Br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NO3

试题详情

12、解析:(1)乙醇中还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单质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液CS2,在加热时可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选用CS2或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2)由电池反应可与看出金属钠失去电子作为负极,单质硫得电子被还原成,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XS+2e;由于原电池内部要靠离子得定向运动而导电,同时钠和硫极易化合,所以也必需把二者隔离开,因此其作用是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在铅蓄电池中铅作负极,反应式为Pb(s)+SO42(aq)-2e=PbSO4(s),因此当消耗1mol即207g铅时转移2mol电子,而207g钠可与失去的电子数为,所以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9/2=4.5倍。

(3)Na2S属于强碱弱酸盐S2水解显碱性,所以c(H)最小。但由于水解程度很小,大部分S2还在溶液中。因为氢硫酸属于二元弱酸,所以S2水解时分两步进行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方程式为S2+H2O=HS+OH、HS+H2O=H2S+OH,因此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2)>c(OH)>c(HS)>c(H);由于S2极易与Cu2结合形成CuS沉淀而抑制S2水解,因此溶液但碱性会降低,酸性会增强,方程式为S2+Cu2=CuS↓。S2处于最低化合价-2价,极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空气中含有氧气可氧化S2而生成单质硫,方程式为2S2+O2+2H2O=2S↓+4OH

答案:(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S2或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2)XS+2e;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4.5;

(3)(Na)>c(S2)>c(OH)>c(HS)>c(H);减小;2S2+O2+2H2O=2S↓+4OH

 

试题详情

11、解析:(1)NO2溶于水生成NO和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是3NO2+H2O=NO+2HNO3;在反应6NO+ 8NH37N5+12 H2O中NO2作氧化剂,化合价由反应前的+4价降低到反应后0价,因此当反应中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所以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2)本题考察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① 2SO2(g)+O2(g)2SO3(g)   ΔH1=-196.6 kJ·mol-1  ② 2NO(g)+O2(g)2NO2(g)   ΔH2=-113.0 kJ·mol-1  。②-①即得出2NO2(g)+2SO2(g)2SO3(g)+2NO(g)  ΔH=ΔH2-ΔH1=-113.0 kJ·mol-1 +196.6 kJ·mol-1=+83.6 kJ·mol-1。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41.8;反应NO2(g)+SO2(g)SO3(g)+NO(g)的特点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因此a不能说明。颜色的深浅与气体的浓度大小有关,而在反应体系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所以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时即说明N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b可以说明;SO3和NO是生成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的体积比总是满足1:1,c不能说明;SO3和NO2一个作为生成物,一个作为反应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必然会生成1 molNO2,因此d也不能说明;设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SO2的物质的量为2mol,参加反应的NO2的物质的量为xmol。

  (3)由图像可知在相同的压强下,温度越高CO平衡转化率越低,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既要考虑反应的特点、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还要考虑生产设备和生产成本。由图像可知在1.3×104kPa左右时,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继续增加压强CO的转化率增加不大,但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却增加,所以选择该生产条件。

答案:(1)3NO2+H2O=NO+2HNO3;6.72   (2)-41.8;b;8/3;

(3)<  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增加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试题详情

10、解析:(1)P属于第15号元素,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每生成1 mol P4时,P由+5价变成0价,电子转移为5×4=20或C化合价由0价变成为+2价,电子转移为2×10=20;

(3)n(Na2S2O3)=bV1/1000 mol;与其反应的I2为bV1/2000 mol,与维生素C反应的I2mol,即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mol(或其它合理答案);

(4)由实验2可以看出混合液的总体积为50mL,V1为10mL,V2为40mL,实验1和实验2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2和实验3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5)题目中给出:“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可知NH4Cl的作用是肯定是抑制水解的,CeCl3水解会生成HCl,可以完整答出:NH4Cl的作用是分解出HCl气体,抑制CeCl3水解。

(6)根据题意:“强酸性”或观察方程式可知缺项是H,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或观察法就可以配平方程式。2Ce3+H2O2+6H2O=== 2Ce(OH)4↓+6H

答案:(1);  (2)20;  (3)

(4)探究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或其他合理答案);

    (5)分解出HCl气体,抑制CeCl3的水解(或其他合理答案);

    (6)2Ce3+H2O2+6H2O=== 2Ce(OH)4↓+6H

试题详情

9、解析:(1)①Fe3与SCN的配合产物有多种,如等;I2的CCl4溶液显紫红色。②应用信息:“氧化性:>Fe3>I2”,说明和Fe3均能氧化I生成I2

(2)KI被潮湿空气氧化,不能写成I+O2+H→,要联系金属吸氧腐蚀,产物I2+KOH似乎不合理(会反应),应考虑缓慢反应,微量产物I2会升华和KOH与空气中CO2反应。

KI3·H2O作加碘剂问题,比较难分析,因为KI3很陌生。从题中:“低温条件下可制得”或生活中并无这一使用实例来去确定。再根据信息:“KI+I2KI3”解析其不稳定性。

(3)根据信息“还原性:>I”可判断A;C比较难分析,应考虑食盐潮解主要是Mg2、Fe3引起,加Na2CO3能使之转化为难溶物;D中NaNO2能氧化I

(4)实验方案简答要注意规范性,“如取…加入…现象…结论…”,本实验I对Fe2的检验有干扰,用过量氯水又可能氧化SCN,当然实际操作能判断,不过对程度好的同学来说,用普鲁士蓝沉淀法确定性强。

答案:(1)①Fe(SCN)3    

②IO3+5I+6H=3I2+3H2O  2Fe3+2I=2Fe2+I2

(2)O2+4I+2H2O=2I2+4KOH

否  KI3在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I2和KI,KI被氧气氧化,I2易升华。

(3)AC

(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溶于,若显血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Fe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